学位专题

目录>
<

128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评价脾肾静脉分流的价值

张灿环
泰山医学院
引用
目的:  通过128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研究脾肾静脉分流的发生率及其常见类型,以及脾肾分流的存在与门静脉、脾静脉及左肾静脉管径大小的关系,探究脾肾分流的有无与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之间有无一定的联系,进而更准确地评价脾肾静脉分流在临床诊断及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  方法:  在青岛市市立医院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中按照纳入条件及排除条件筛选146例行上腹部128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并行最大密度投影、多层面重组及容积成像三种图像后处理,根据脾/胃-肾分流的有无将所筛选患者分成A、B两组,A组为有脾肾分流组,B组为无脾肾分流组,并统计各组患者门静脉、脾静脉、左肾静脉管径平均值、食管下段静脉曲张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通过SPSS17.0for windows统计学软件对A、B两组数据行x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Pearson关联性卡方检验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  A组即脾肾分流患者为40人,B组即无脾肾分流患者为106人,脾肾静脉分流的发生率约为27.4%;A、B两组门静脉管径90%可信参考区间分别为(17.87±4.23mm)、(17.72±4.59mm),两组患者门静脉管径平均值大小略有差别,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两组患者门静脉管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F=0.04,P=0.843);A、B两组脾静脉管径90%可信参考范围分别为(14.74±4.53mm)、(12.64±3.66mm),A组门静脉管径平均值大于B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为两组患者门静脉管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10.275,P=0.002);A、B两组脾静脉管径90%可信参考区间分别为(13.03±4.67mm)、(10.80±3.80mm),A组脾静脉管径平均值大于B组,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两组患者左肾静脉管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10.501,P=0.002);A、B两组患者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的发生率分别为:65%、81%,两组患者食管下段静脉曲张发生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3>x20.05,1=3.84,P<0.05);A、B两组中食管下段静脉曲张患者分别按由轻度到重度分为3级,Ⅰ、Ⅱ、Ⅲ级发生率分别为(46%、35%、19%)、(28.0%、32.5%、39.5%),两组食管下段静脉曲张严重程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24>x20.05,2=5.99,P<0.05);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与脾肾分流的有无呈显著相关性(P=0.01<0.05)。  结论及意义:  脾肾静脉分流是门脉高压症患者中常见的侧支循环,其发生与门静脉管径的宽度无明显相关,与脾静脉、左肾静脉管径的宽度具有一定的关系,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脾肾分流组的脾静脉与左肾静脉管径较无脾肾分流组者增宽,因此脾静脉与左肾静脉管径增宽时可提示脾肾分流的发生;脾肾分流的有无与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脾肾分流能降低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发生率,可以缓解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从而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治疗过程中评估脾肾分流的存在价值,在门静脉高压行分流术时可以利用已存在的脾肾静脉分流道,起到降低门静脉压力的目的。

门静脉高压;脾肾静脉分流;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门静脉;脾静脉;左肾静脉;血管管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泰山医学院

硕士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王国华

2016

中文

R544.1;R814.42

2020-10-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