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HRMRI在孤立性脑桥梗死发病机制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田广
泰山医学院
引用
目的:  对比分析研究脑桥旁正中梗死(paramedian pontine infarction,PPI)、脑桥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pontine infarction,LPI)及后循环未见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基底动脉狭窄程度、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及强化特征,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技术在孤立性脑桥梗死发病机制中的应用价值,为该病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重要指导信息。  方法:  1、一般资料:本研究收集了临沂市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急性、亚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共77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27例,年龄45~74岁,根据梗死灶的最大直径及梗死发生的位置,48例归类于PPI组,29例归类于LPI组。另外随机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30例后循环未见梗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入组患者均除外陈旧性后循环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衰(达到心衰纽约分级标准的3级以上)、房颤、动脉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夹层以及椎-基底动脉严重狭窄甚至闭塞等病史。  2、MRI检查方法: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Magnetom Verio3.0T磁共振全身扫描仪及8通道相控阵正交头线圈,所有入组患者均行常规MR序列(T1WI、T2WI、FLAIR、DWI)和MRA(3D-TOF MRA)以及HRMRI序列(DIR-SE-T1WI、FSE-T2WI)扫描,孤立性脑桥梗死的患者另行增强扫描。  3、图像分析:由两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对常规MR图像及HRMRI图像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孤立性脑桥梗死灶的大小范围、基底动脉的狭窄程度、动脉粥样斑块的分布及其强化特征。  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分别对PPI组、LPI组及对照组的部分临床高危因素、基底动脉的狭窄程度、粥样斑块的显示及强化特征进行配对t检验或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PPI组与LPI组的临床高危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I组和LPI组分别与对照组的临床高危因素相比较,其中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四项高危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性别两项高危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PPI组基底动脉狭窄[37/48(77.08%)]与LPI组基底动脉狭窄[22/29(75.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90,P>0.05)。  PPI组基底动脉轻度狭窄(≤30%)[17/48(35.42%)]与LPI组基底动脉轻度狭窄[16/29(55.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01,P=0.01,P<0.05)。  PPI组和LPI组基底动脉狭窄分别与对照组基底动脉狭窄[4/30(13.3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0.90、23.39,P值均<0.01)。  3、PPI组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4/48(70.83%)]与LPI组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0/29(68.9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98,P>0.05)。  PPI组与LPI组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别与对照组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30(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6、24.47,P值均<0.05)。  4、PPI组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强化[28/34(82.35%)]与LPI组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强化[16/20(8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83,P>0.05)。  结论:  1、PPI与LPI的临床高危因素未见明显差异。  2、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易发生基底动脉狭窄,轻度基底动脉狭窄多见于LPI,中度基底动脉狭窄多见于PPI。  3、孤立性脑桥梗死的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为不稳定斑块。  4、与PPI发病机制相似,BAD机制在LPI发病中亦起重要作用。

孤立性脑桥梗死;发病机制;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基底动脉狭窄程度;斑块分布

泰山医学院

硕士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李晓东

2016

中文

R743.3;R445.2

2020-10-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