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北宋诗人的乡村写作

张言
郑州大学
引用
中国在历史上属于传统的农业社会国家,中国社会的本质是乡土性的。北宋时期,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乡分化已经比较显著,大多数士阶层居于城市,却将目光投向乡村,对于乡村的关怀日益增加。因此,在士阶层的文学创作中,也留下了不少乡村的影子。“村”是由“村民”形成的聚落,是社群组织,从“乡村”角度入手,不仅涉及到审美,更涉及到社会制度、人文生态等一系列方面。因此,本文期以从城乡分离角度探讨北宋诗歌中的乡村人文生态,以及乡村写作对士阶层的意义。  本文的绪论部分主要对“乡村”的产生与发展进行梳理,并将其与“田园”进行辨析,介绍有关北宋“乡村”的研究现状。正文分为四个章节进行论述:  第一章,北宋前期的乡村写作。主要介绍了北宋之前的乡村写作的发展与流变,并且以复古风潮为切入点谈北宋前期对于前代乡村写作的继承。主要体现在王禹偁等人对于白体浅切平淡的闲适风格,以及关注现实的文学传统的继承。魏野、林逋等隐逸诗人对于晚唐体深远幽仄的风格的继承,而这些继承都为北宋中后期形成具有北宋特色的乡村写作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北宋中后期的乡村写作。北宋中后期苏轼、黄庭坚等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力求突破唐代的藩篱。乡村写作在北宋中后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风格上更加务实,与政治联系更紧密,显现出了北宋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社会责任感。  第三章,北宋时期乡村写作的特点。北宋乡村写作深受绘画的影响,无论是色彩感还是空间意识,都与绘画的发展相辅相成。在色彩方面,北宋士大夫对于暖色系色彩的运用更为突出。而在意象选择方面,一方面北宋士大夫注重发掘新的意象,另一方面对旧有意象,北宋士大夫也根据自己所处的时代赋予了其新的内涵。  第四章,城乡差距对于北宋乡村写作的影响,北宋城乡差距体现在市坊界限的打破,小城镇的兴起,人口密度差距的加大,以及城乡地价的差距加大,城乡交相生养之下的城市与乡村分工的进一步明晰之上。在城乡差距日益明显的背景之下,城市“俗文学”发展迅速,士大夫受城市“俗文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于俚俗题材和“俗语”的运用上。在北宋时期,真正的乡村社会也是充满矛盾  结语部分是对北宋乡村文学的发展做出的总结,北宋的乡村写作在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某些方面更具有乡土气息,而这与北宋的城乡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城乡差距的拉大,北宋科举制度的发展,党争的加剧,北宋文人的淑世精神,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政治态度,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北宋士大夫得以更亲近乡村,更关注乡村的文化生态。

北宋诗歌;乡村写作;士阶层;城乡分离

郑州大学

硕士

中国古代文学

王建生

2020

中文

I207.22

2020-09-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