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资源错配及其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黄佳佳
集美大学
引用
当前,我国正在经历供给侧改革的攻坚克难期,实体经济正面临着去库存、去产能的阵痛期,在这一背景下,制造业企业势必面临着新一轮的洗牌和淘汰,要想继续发展,就需要各制造业企业转变其经营模式,顺利实现转型。因此,本文从资源错配角度出发,主要研究其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并通过研究资源错配的成因,进而提出针对性建议解决资源错配问题,以助力中国制造业的升级转型。  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梳理了国内外资源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成果,阐述了资源错配成因的理论基础和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2)将资源错配与政府政策、要素流动摩擦、信贷约束和企业规模等变量相联系,研究资源错配的来源。(3)基于HK模型,以深股上市企业中制造业企业2008-2018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测算各地区和细分行业的资源错配程度和其造成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4)对全要素生产率损失进行分解,明确类型间和类型内的资源错配对整体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贡献比例,明确地区间和行业间资源错配对类型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具体贡献,并采用反事实分析方法,进一步验证此种分解方法是否合理。  研究结论如下:(1)对资源错配成因的研究表明:政府补贴力度会增加企业收入,缓解企业面临的资源错配情况;投融资较难的企业,资本错配程度普遍较高;劳动力流动摩擦越大,企业的劳动力错配程度越高;企业规模越大,资本错配程度越低,但是总体资源错配程度和劳动力错配会相应升高。(2)虽然制造业的资源错配程度在报告期内不断降低,但是,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低下的产业仍然存在资源错配严重化的态势,进而拉大了实际全要素生产率与有效全要素生产率的差距;新兴行业内各企业生产率较高,相应的资源错配程度较低,有效全要素生产率与实际全要素生产率差距较小;从这个结论看出,制造业内部细分行业自身发展特征明显。从各地区资源错配情况看,西部和东北地区的资源错配程度最高,东部地区资源错配程度最低。(3)通过分解类型间和类型内资源错配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发现,二者的贡献率基本相当;类型间资源错配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中,不同地区间的资源错配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要大于不同行业间的资源错配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

制造业;资源错配;全要素生产率;政府补贴

集美大学

硕士

产业经济学

石爱虎

2020

中文

F426.4

2020-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