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豫西早三叠世和尚沟组遗迹化石的演化及其古生态意义

林佳
河南理工大学
引用
遗迹化石作为一种原地保存的生物-沉积构造,不仅能够客观反映沉积环境,还能够良好地反映造迹生物的生态习性。豫西宜阳和登封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南缘,下三叠统发育良好,分布广泛,遗迹化石产出丰富,是研究早三叠世遗迹群落的优秀地层。本文通过对豫西宜阳地区和登封地区早三叠世和尚沟组的遗迹化石的详细研究,采用多种定量或半定量的生态学统计方法,系统描述了7个遗迹属8个遗迹种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潜穴直径大小、遗迹分异度、生物扰动指数、潜穴深度、潜穴阶层等,综合定量大灾难之后遗迹化石的演化特征及后生生物的复苏情况。特别强调了在早三叠世这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造迹生物的造迹行为特征以及该时期生物复苏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将豫西宜阳和登封地区陆相遗迹化石的生态学特征与同时期华南海相地层和全球其他地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  (1)几何形态测量法在分类学上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鉴别某些具有相似形态特征的遗迹化石方面,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本文采用几何形态测量法对剖面两种形态特征相似,容易在鉴定上混淆的潜穴管Skolithos和Palaeophycus进行了地标点的选取和聚类分析。分析表明,这两种遗迹化石在形态上存在难以分辨的某些形态特征,部分Skolithos和Palaeophycus能以较近的欧式距离聚在一起,表明在野外鉴定这两种遗迹化石时,不能仅仅根据鉴定人的主观感觉进行分类,还需要根据遗迹化石的弯曲度和特征点之间的细微差别等多方面信息来进行鉴定。因此,几何形态测量法可以作为鉴别形态特征相近的遗迹化石的一种有力的辅助手段。  (2)通过对遗迹化石的详细研究,发现豫西宜阳和登封地区和尚沟组遗迹化石的演化从始现到繁盛总体上呈现出:潜穴直径波动增大;潜穴深度递增;遗迹化石的形态结构逐渐复杂;分异度显著提高;生活和活动空间由单向线性向三维立体转变的演化规律。  (3)豫西下三叠统和尚沟组陆相遗迹化石与同时期华南海相地层的遗迹化石具有相似的演化特征,不同的是,豫西早三叠世和尚沟组生物的复苏未发现明显的幕式特征,而是从下覆刘家沟组-以微生物群落繁盛的生态系向和尚沟组后生生物快速聚居的生态群落转变。与全球其他地区的海相遗迹化石相比,豫西早三叠世和尚沟组遗迹化石的各项生态指标都有明显增大的趋势,可能指示了早三叠世陆相生态系统相比海相有较大的改善。同时宜阳地区和尚沟组出现的植物化石表明该时期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特征,为后生生物的复苏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早三叠世;遗迹化石;演化特征;生态指标

河南理工大学

硕士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邢智峰

2019

中文

Q911.28

2020-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