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世说新语》“虚静”美学研究

张与弛
南京师范大学
引用
虚静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重要概念,主要在道家思想中形成,因此在以道家思想为基础的魏晋玄学中多有阐发和演变,在《世说新语》中也有大量体现。虚静思想的影响由精神状态发展到生活方式、艺术活动、文学活动、审美趣味上;魏晋时玄学、佛学等思想的相互影响也创造了虚静思想更丰富的解读空间;虚静思想在不同群体的士人身上展现出不同的风采。  魏晋士人受限于形势恶劣的历史大环境,无法实现“匡扶社稷”的士人传统使命,反而容易因风骨气节而受迫害,又面对纵情声色、泯灭人性的社会风气,在进不能治国、退难以修身的矛盾中陷入两难的境地。在不断的精神宽慰的尝试之中,魏晋士人找到了虚静作为治愈心灵、实现自适的良方,士人也展现出如“守拙归田园”之平和、“庖丁解牛”之精纯、“人生如寄”之从容等风貌。  魏晋时期的文学活动主要可分为清谈和文学创作两类,文学理论方面也有一定进步。虚静思想借清谈这一文化活动吸取了玄、道、儒、佛等思想的精华,起初重在对老、庄、易三玄的解读,后又借鉴了般若学的旨意,心灵与自然相通的方式从“顺应天时”发展为“凝守精神”。文学创作的主流仍是赋,诗也在赋的影响下趋向辞藻华丽、音韵雅致,更突显出建安风骨、左思风力、陶诗深沉静默之真情流露的可贵。  魏晋士人的审美体验丰富,在生活美学中追求身无长物、纵情随性的简单、自由、无拘无束;以唯美主义为审美主流,却也能认同美的不同形态,执著于自身对美的发现而不是美的本身;人物品藻中大量自然概念的运用可见魏晋士人对自然的极度敏感,他们出于感性而可以融入自然,又能超感性地与自然相忘,并且理性地将这种感受记录成为话语,使短暂的时刻无限延长,实现由“顿悟”之豁然开朗而释怀的审美体验。

《世说新语》;虚静;美学思想

南京师范大学

硕士

中国语言文学

杨隽

2019

中文

B83

2020-04-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