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论焦虑的美学超越

余依妮
南京师范大学
引用
焦虑在日常使用中通常是“焦虑情绪”和“焦虑症”的意思,但从词源和存在主义视角分析,焦虑是指一种混合了紧张、不安、怀疑、犹豫、担忧、害怕等情绪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也可以称作是一种存在状态。根据焦虑来源的不同,我们将其分为死亡焦虑、情爱焦虑和虚无焦虑,这三种细分由下至上地包含了人形而下的实体存在和形而上的精神理念可能会遭遇的各种挑战。在很大程度上焦虑带给生活和工作的是负面影响,但现代科学已经证明适当的焦虑对保持人体兴奋,调动积极性有正向作用。文学艺术也同样证明,一方面,焦虑是人作为矛盾统一体的存在的必然,焦虑是人此在的证明,另一方面,焦虑是人性的靡菲斯特,始终刺激我们积极进取、行动创造。因此,缓解过重的焦虑负担,从美学和文学艺术的角度寻找焦虑的精神释放是本文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焦虑把自我锁闭在幽闭的心室,首要方法便是走向广阔的自然,以自然的“大美”和“崇高”舒缓焦虑。“大美”是辽阔的海面、壮阔的草原、雄奇的山峦,它以其广博、无限收纳我们的焦虑,更以静默驱逐焦虑,以原始生命的力量灌注我们萎靡的血脉。在审美的主客一体中,我们由对壮美的自然风光的欣赏,转向对“壮美”的精神力量的吸纳。而自然的“崇高”则是迅疾的闪电、陡峭的山崖、奔涌的海浪。自然的崇高超过感性生命的尺度,激发道德的理性的力量进行自我肯定,并唤起接受和对抗的勇气。  自然可以舒缓焦虑,艺术则可以改变焦虑。一则,通过艺术表现和艺术体验,个体化的愁绪转化成一种超越个体、乃至代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更博大的情感。艺术创作者和欣赏者得以站到更高的角度审视焦虑,以对群体命运的注视取缔个体生存的悲愁。二则,艺术形象创造是对艺术表现对象的“陌生化”。通过对焦虑的反复感受和思考,艺术家为焦虑找到了具体的艺术载体,又在反复陌生化的感受中唤起对焦虑新的认知,最后以或崇高,或幽默,或温暖,或戏谑,或荒诞的方式解构焦虑,达到对焦虑的创造性的审美超越。  当然任何生存困境的终极超越都需要依靠哲学和宗教,独孤如此,焦虑亦如此。对大多数中国文人而言,老庄和禅宗是不二之选。道家思想自自然而起,“自然”不仅是天地之初的原初状态,也是自由自在的精神状态,更是虚静平和的人生状态。要达到此种状态,首先要弃绝各种生理欲望,其次要弃绝知识、思量,最后还要弃绝凡胎肉体,“堕肢体,黜聪明,离行去知”,才能“同于大道”。相较于老庄的“心斋”“坐忘”,禅宗的超越似乎更重视生命的原始能量,以“悟”为核心,讲求用众生本心所具有的智慧感悟生命,了悟人生,将生命的船舶驶向诗性的彼岸,从而达到一种冲淡平和的美学人生境界。

焦虑情绪;美学思想;生存困境

南京师范大学

硕士

中国语言文学

骆冬青

2019

中文

B83

2020-04-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