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论异体字之美

吴豪俊
南京师范大学
引用
异体字作为汉字的一种副本形式,是汉字正体之外的其他写法。汉字是由意符、音符和记号三个部分组成的,传统上,对异体字的定义是字音同、字义同而字形不同的汉字。然而,由于“图像先于声音”,所以异体字的源头在初文诞生之前便已经存在。为了探究异体字真正的起源,我们必须回到初文成字前的那一刻,甚至要追溯到更早的记事符号:结绳。从原始古老的结绳与图画,到过渡阶段的文字画时期,再到特殊的八卦时期,最后古文与异体字登场,汉字符号的进化环环相扣且异常复杂。在图像被驯化为文字的过程中,汉字的自由度不断降低,最终达到了稳定与变异之间的平衡。汉字在构形上的进化问题,实质上属于汉字构形学的范畴,当汉字构形基本完成,其结构便趋于稳定。之后汉字字形的变化是由书写等外部因素变异而导致的,比如汉字中的左字和右字,最初它们的起笔顺序是不相同的,然而时过境迁,今天它们的起笔顺序却是一致的,这是因为实用汉字先于书法艺术,书法艺术不能违背书写规则。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古人的书写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最初的写壁与席书变成了伏案,在种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汉字书写的“功利性”逐渐压倒最初的“装饰性”,异体字的创制亦由“自觉”走向“自发”。除了书写环境的改变,权力的分化也是异体字被“自发”创制的关键因素,这本质上是不同的阶层对话语权的争夺,平民改字易字纯粹是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士大夫改写汉字则是为了表达其性情操守,皇帝创造新的汉字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威。最后,师承汉字的日本文字为何会在发展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这对异体字的产生及审美具有极大的参考意义,我们需要从更大的外部环境入手,从文化方面去解决“橘生淮南”的根本问题。异体字之美,是一场由内而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探索,它虽然只是汉字美学的一个分支,一次对异变汉字的审美,但是通过不同学科视角观照这种特殊的汉字,我们可以看到汉字所代表的典型中国思维模式及精神特质:用饱和的副本确保信息最大程度的传承,以“去中心化”的方式维护“中心化”。

异体字;汉字美学;构形特征;起笔顺序

南京师范大学

硕士

中国语言类文学

骆冬青

2019

中文

H124.3

2020-04-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