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文心雕龙》“文才”思想研究

孙健风
南京师范大学
引用
才是对主体禀赋能力的描述范畴,伴随时代思潮的变迁与人文意识的觉醒,才逐渐从哲学、人伦识鉴进入文艺领域并确立起审美批评。刘勰从传统的天地人“三才论”中构建了才、文之间的关系,并以“天地之心”、“实禀性灵”确立“文才”创造的依据。文才是主体虚灵的心志结构系统与人事的统一。刘勰通过“才学之分”和“文笔之辨”确立了文才的本体性。文才具有禀赋性,其属于性灵层面的才情个性、内在直觉体验和感悟能力等都是来源天赋。才、情、思、法、学、气、体等共同作用,彼此融通,共同构成《文心雕龙》“文才”思想体系。  文才表现为文艺创作的潜质,即文人独到审美的情与思。才情是文艺创作的原动力,情表现为繁多细微的生命感受,文人披情入文,剖情析采,创生意象意境。才情不可离析,情文不可偏废。才思又称为神思,是将无形的才情外显为思致思路,将潜在的素养转化为创造力。文思的根基性能力是审美联想,它是作家审美感情向审美意象发展的思维活动。文思的巧拙、敏迟最终还是要取决于禀赋之才,文思必依赖文才,即才生文思,同时研虑深思也可以助才。文才因人而异且是有限量的,法与学一样,是以人济天的手段。法也被称为“术”,是文艺实践规律的总结,学是天赋以外后天人工努力的统称。才不排斥法,也离不开学。法的获得途径与学相通,甚至可以说,法的获得也是学的收获之一。刘勰所探讨的才法关系,更多地指向对这种既得学习成果的运用及态度;而获得这种法的相关学习过程则属于才学的研讨范围。气是人与物的生命本源,也流通于审美主客体之间,沟通了人与文,成为创作的冲动源头,是才思所依,才情所据。才气相称是一种创作的理想状态,气的盈满保证才的充实,进而凝聚融蓄,这样二者相称相依,显露锋芒。气只有涵养方能敛才,刘勰提出通过“率志委和”与“调畅其气”来养气炼才,并将养气炼才与创作的关系定位于“入兴贵闲”。经过情思的蕴蓄、法学的锻炼,才气的涵养,文才得以发抒显象,主体创作出与自身才性气质一致的风体。

《文心雕龙》;文才思想;刘勰

南京师范大学

硕士

中国语言文学

杨隽

2019

中文

I206.2

2020-04-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