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对“敌人”的政治美学思考

陆若云
南京师范大学
引用
敌人,是政治中最为重要的话题之一。  何谓“敌人”?首先,敌人本身也是人,是生存于社会中有理性、政治性的人,但同时也是有心灵感悟和情绪变化的人;其次,“敌人”这一对象本身就隐含了另一方的在场,说到“敌人”就一定是相对的,是互相对抗的。“敌人”身上的这种矛盾使得重新对其进行“政治美学”的审视十分有必要,需要去探寻“敌人”身上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笔者将“敌人”置于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分析敌对情境下人的种种表现:  一、敌人的来源。深入人的内心,从人内心欲望的不满足、对物的争夺到负面情绪的刺激等,探究敌人的来处。  二、情感作用下的“心法”。政治场合中的敌人并非私敌,军事家懂得将“私敌”转化为“全民公敌”,就是懂得对“心”的控制,知道如何激发起群众的感情共同御敌,完成由“权力型”到“魅力型”领导的转换。  三、对敌斗争过程中权力、暴力的美学化表现。敌对较量中表面是政治的较量,实际上是背后有一整套权力、暴力机器及意识形态的作用。  四、敌我共生。无论是“敌强我弱”,还是“敌弱我强”,其实失去了任何一方,另一方都无以为据,因为敌我已经在这一过程中同构了。  斗争哲学容易将敌人妖魔化,“敌人”本身的人之特性在对敌斗争中已经消失殆尽,但完全将“敌人”如“朋友”般对待,世界又将因失去活力而变得单调。用“政治美学”的眼光站在更高的层面去看待“敌人”这一形象,也许能感受到一些由矛盾冲击带来的美。

政治美学;敌人形象;二元关系;敌我共生

南京师范大学

硕士

中国语言文学

骆冬青

2019

中文

I01

2020-04-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