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论《左传》鬼神之象的政治美学意蕴

李娜
南京师范大学
引用
“鬼神”的概念产生于先民以己感物的思考方式。在详细记录春秋时期政治生活的《左传》文本中,“鬼神”依然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符号。春秋人认为“鬼神”是以气的方式真实存在着的,并在想象中赋予了鬼神强大的政治力量,“鬼神”作为一个政治符号,是其能指与所指关系的二元统一。  “鬼神”虽然真实的存在于春秋人的脑海中,但从根本上来说隐匿而不显的。所以就需要人运用各种象征的手段将鬼神之象表现出来,这个表现的过程,即是鬼神之象政治话语的建构过程,一般来说,这种路径主要有两个:一种是对鬼神之形的象征——祭祀之象,论文通过分析《左传》文本,探讨了“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祭祀以信,信以养民”两个祭祀原则与政治统治的关系,从而揭示了“祭祀权即统治权”的鬼神之象政治话语形态。另一种路径是对鬼神之意的象征,也就是占卜之象,如星占,云占,龟占,蓍占等。与祭祀相比,象占拥有更大的言说空间,春秋君子在对鬼神之意的权变解释中,建立了“鬼神象德”的政治话语形态。  中和是周代形成的王权保有天下的关键品格,利用鬼神之象对人精神和情感的强大影响,将宗族祖先神的自然的中正品格神化,使其成为自然美和神圣美的统一,是春秋时期新兴的统治者构建“中”德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中”德精神的建构离不开“和”德,在聘享结盟的仪式空间中,春秋君子们标鬼神以合意,构建了敬信以和的政治生态理想;由政治及人生,“致中和”亦成为了春秋君子们的一种独立的人格追求,它产生于“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转变中,鬼神之“远”象蕴含着春秋君子独立人格的觉醒,在反躬自省中,春秋君子们培养了文质中和的政治品格和审美心性。

《左传》;鬼神之象;政治美学

南京师范大学

硕士

中国语言文学

杨隽

2019

中文

I206.2

2020-04-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