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论E.M.福斯特长篇小说的焦虑叙事

胡琴
南京师范大学
引用
二十世纪初期,英美等西方国家随着帝国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矛盾日渐突出,物质与精神的共生形态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动,不断地发生裂解与错位。在这种混乱与失序之中,对自我的不断寻求和对存在价值的不断追问,成为个体获得稳定持久的精神动力的有效方式。但个体精神维稳的脆弱性难敌社会发展的强劲冲力,自我不断面临被抑制、压迫、重塑的威胁。在这种处境之下,个体不可避免地产生强烈而又持久的焦虑情绪。在时代的裹挟中,焦虑已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表征,频繁地闪现在人类精神领域的上空。  E.M.福斯特作为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奠基人之一,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展现与刻画成为他叙事构建的核心要素之一。借助叙事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厘清其焦虑叙事的精神内质与形式表征,是研究福斯特作品一个新的视点。在他的几部长篇小说中,福斯特通过各类叙事视角的安排与置换,借叙述者“看”与“说”的叙述动作,深刻地表现出个体焦虑的多样性、复杂性特征,揭示了“焦虑”背后复杂的政治、文化因素。在叙事时间、叙事空间的建构过程中,利用话语的形式张力进一步强化了焦虑在文本空间中的可视性与可感度,使其话语时间显现出明显的心理色彩,由此形成特定的焦虑节奏;同时,通过极具隐喻性的叙事空间的设定与架构,使得空间形式附着强烈的对立与冲突之感。通过叙事视角、叙事时空的构建,文本中的焦虑意识被置于叙述话语的表意结构之中,在叙述过程中通过人物话语、叙述话语被传达出来,又在叙事交流过程中被重构、消解。  福斯特通过小说叙事,对彼时社会发展进程中人的精神迷失与价值焦虑,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叙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民族间的冲突时,洞见性地铺展了关于爱与联结主题的探讨,在相对温和的笔触中传达出冲突与焦虑的消解之道:只有传统与现代、物质与精神、自我与他者实现“联结”,社会的隐忧与个人的焦虑才有消解的可能。福斯特对彼时人与社会出处的思考,透过近百年的重云与尘雾,依旧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英国文学;E.M.福斯特;长篇小说;叙事结构;话语形式

南京师范大学

硕士

中国语言文学

郭平

2019

中文

I561.074

2020-04-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