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先秦文献中的动物观念研究

任奇霖
南京师范大学
引用
本文通过对先秦有关动物以及动物与人之间关系的文献进行梳理,来考察先秦时期动物与人之间的多元而复杂的关系,探析动物在先秦社会生活中所承担的角色,在此基础上,探究先秦时期人们对动物的认知。具体而言,本文主要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考察:一是先秦思想家们的对此的认识以及文献文本上直接反映出来的动物观念;一是动物参与到社会生活并与人们相处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观念,再者,经过长时间的接触,某些观念渐渐固定而被赋予特定的含义,这种更多地是出现文学书写中。  第一章主要是对论文写作所需要涉及到研究对象、所使用的文献情况、研究的基本立场等基本问题进行说明。  第二章首先考察了先秦的知识阶层(诸子)对于动物的观念,其中重点梳理了儒家思想中的动物观念,通过对儒家“人禽之辨”这个哲学命题的辨析,来关注动物在儒家抉发“人”的主体价值方面的重要作用。而先秦时代其他诸子对动物实际上有着与儒家基本一致的观念,而并非是以往认识的绝然不同;其次探寻先秦文献中已经出现的保护动物的生态理念及其成因;再次,在对动物群体的分类以及动物名称的定义也反映着古人对于动物的认识。  第三章通过考察先秦时期祭祀对动物的选择和管理,从而了解动物怎样参与到社会实际生活中的,在此过程中作为媒介物的动物,又扮演着沟通天人的角色,同时也参与到构建礼法社会中,此外,还有帮助社会成员构建自己身份的作用。此时,动物与人不只是单纯地用与被用的关系,而有了作为社会组织关系参照物的意义,是一种双向的互动。不仅如此,动物还进入古代职官体系,上古许多官职都是以动物命名的,动物对于古代饮食文化的形成也有重要作用。  第四章主要考察先秦文学中所书写的动物形象,包括单纯的物象和具有文化意蕴的意象,而这种文学意象的形成则来源于观念的不断累积与凝结。在后世形成了以“动物比德”的观念,通过文献的梳理与考察,发现此种观念在汉代特别兴盛,而先秦的“比德”更多是比于草木、玉圭等无生命意识的事物。

先秦时期;文献典籍;动物保护;生态理念;主体价值

南京师范大学

硕士

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

徐克谦

2019

中文

I206.2

2020-04-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