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从情绪到影像:中国诗电影研究

张林
南京师范大学
引用
情绪是艺术创作的动力与源头,而影像是电影作品最主要的表达途径。对于以情绪结构组织叙事的中国诗电影来说,情绪与影像是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诗电影与其他类型片的区别在于能够在影片情绪与画面结合的基础上,由影像化情绪上升为更高级的遐思境界。在当下类型片盛行的电影市场,像《路边野餐》《长江图》等影片,数目寥寥却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关注与思考。虽然中国诗电影文化品格相对较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下中国诗电影处于一个略显尴尬的地位:理论研究方面,仍缺乏对中国诗电影的准确定义;创作领域方面,中国诗电影创作仍缺乏成熟完整的体系。因此本文结合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西方诗学体系与中国古典美学理论,试图从情绪影像化的角度,分析、总结当下中国诗电影的创作现状。  在导言部分,通过梳理与分析西方与中国诗电影发展的历程,总结出诗电影作品之间的共性以及中国诗电影与西方诗电影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诗电影概念进行尽可能准确的界定。根据对中国诗电影的概念界定来筛选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以供例证。第一章是对研究角度的深入阐释,即情绪元素在中国诗电影创作中的应用渊源与意义。第二章分析、总结中国诗电影创作中将影像化的情绪与诗意达成统一的方式技巧。第三章结合中国古典美学,对中国诗电影由情绪到意境达成的过程进行分析。第四章主要讨论中国诗电影多年来所取得的创新成果,暴露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电影作品;情绪影像化;古典美学;诗学体系

南京师范大学

硕士

戏剧与影视学;电影学

蒋俊

2019

中文

J905

2020-04-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