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文学翻译中的“海盗精神”与归化异化——以《师傅越来越幽默》葛浩文英译本为例

余璐
西华大学
引用
“海盗”,即为在海上对他人财产进行掠夺者。海盗作为一种文化、精神的象征,他们信念执著,勇于拼搏,敢于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执着追求,坚持梦想,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海盗活动于海上,他们在“海盗”的过程中,对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发现;他们影响着世界,同时也从一些方面推动着世界的发展。随着海盗活动的不断发展,他们已产生出独特的文化与精神。而由其产生出的“海盗精神”则体现出海盗对于金银财宝的敏锐嗅觉,自由不受束缚的叛逆精神。目前,对于“海盗精神”的研究已不局限于海盗活动,更多的是在金融领域中,且大多为褒义的存在。这种独树一帜的“海盗精神”,是许多国际金融公司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在文学翻译中,也存在着“海盗精神”。这种海盗精神的内在特色,鲜明地体现在译者的文本选择与翻译策略上。正是这种“海盗精神”,造就了翻译作品的成功。在对翻译文本的选择中,译者要具有如海盗般敏锐的嗅觉,才能够选到一本且能够激起目的语读者阅读兴趣的优秀作品。而由于文学作品包含着作者自身的情感表达与写作风格,加之译者与作者所处的文化背景差异,因而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同海盗一样乘风破浪,克服重重阻碍,才能完成一部好的译作。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译者在充分领悟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基础上,尽可能原滋原味地传达源语及源语文化,但同时要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接受度。这其中,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的选择显得十分重要。选择归化策略,是为了向目的语文化遵循的规范靠近,充分考虑读者的文化背景,将源语言文本中的“陌生”元素降到最低,使得译文流畅易懂;而选择异化策略,则是为了让目的语读者更多地了解异域文化特色,从而保留了源语言文本中的“陌生”元素。这两种翻译策略的相关理论与“海盗精神”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2012年,莫言成为首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这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莫言的成功与其作品的译者葛浩文息息相关葛浩文是一位著名的汉学家及翻译家,他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师傅越来越幽默》是莫言最具代表性的中篇小说之一,其葛浩文译本在海外出版后,获得众多好评。本文以葛浩文所译的莫言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为研究对象,从文本的选择和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中西方文化交流转换,探讨葛浩文在选择文本及对文本的翻译中所体现出的“海盗精神”,以期为以后的文学翻译实践和研究提供思路。  案例分析和研究表明,“海盗精神”能够成功运用到文学翻译的研究与实践之中。“归化”相对于源语言文化具有“海盗精神”,是一个发现源语言世界,而后将其改造以顺应目的语世界的过程;则“异化”相对于目的语文化具有“海盗精神”,是一种勇于挑战目的语文化,坚持不懈克服困难过程。为了让文学作品脱颖而出,译者本身也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陈规,离经叛道。译者要在传达原文内容的前提之下,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凸显译者的个性。使得文学翻译作品取得其自身的艺术价值。这些都是“海盗精神”的重要特征。

文学翻译;翻译技巧;汉英翻译

西华大学

硕士

翻译硕士

陈达;杨静

2019

中文

H315.9

2020-04-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