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湖南武陵山片区流通产业减贫效应及空间差异研究

王祺
吉首大学
引用
湖南武陵山片区是我国精准扶贫的重要地区,实现该区域的脱贫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意义。同时,流通产业在促进生产和消费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是湖南武陵山片区脱贫致富的关键。  本文依据经济增长假说和空间差异理论,从总体减贫和区域差异角度提出问题假设,讨论片区流通产业发展能否有效减少贫困且是否存在空间差异。首先,梳理了湖南武陵山片区流通产业发展现状,将片区分为四大分片区和37县市两部分分别进行现状梳理,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等形式,了解到湖南武陵山片区存在流通产业产值偏低难以带动经济发展、片区农产品销售方式滞后、流通成本较高、片区城镇化水平和消费信贷规模过于滞后、流通产业发展基础条件薄弱等问题。其次,运用面板模型实证分析2008-2017年湖南武陵山片区流通产业的减贫效应,研究表明片区流通产业发展能显著促进农村贫困人口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主要是在流通产业增加值、货物周转量、流通产业就业人数、流通产业就业贡献率和银行各项存贷款余额具有正向的显著性,能够有效的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再次,通过2008-2017年片区37县市的数据,运用了空间自相关实证分析了37县市流通产业发展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得出流通产业减贫效应在2008-2017年的空间分布呈现离散到集聚趋势,且具有自相关性。2008-2017年期间有0个县市(区)出现在HH类型空间格局,HL类型空间格局出现4个县市,LH类型空间格局出现2个,LL类型的县市(区)有4个主要,这些县市区主要空间格局的空间分布呈零散状态。同时,通过对变异系数的分析,片区内减贫效应程度高的地区比较分散且数量较少,地区分布主要是在东北部;减贫效应程度较高的地区主要位于片区的中西部;减贫效应程度较低的是片区的西南部。总体而言减贫效应空间分布是由东北部—中部—西部依次下降的结论。最后,运用GWR模型实证对2017年流通产业减贫效应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表明流通产业增加值、货物周转量、城镇化率和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等这些影响因素相对于银行存贷款余额、人口密度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而言更能影响减贫效应空间差异性。  根据相关实证结论,提出统筹流通产业均衡发展、创新农村流通产业发展方式、加大金融信贷对农村流通产业支持力度、发挥城镇化在促进流通产业中的作用、强化流通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等对策,最大限度地发挥流通减贫效果。

武陵山片区;流通产业;减贫效应;空间差异

吉首大学

硕士

应用经济学

李定珍

2019

中文

F323.8

2020-01-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