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湖南凤凰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天然种群生态学研究

姚旺
吉首大学
引用
本研究以湖南凤凰刺楸天然种群为调查对象,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其种群生态学特性进行分析,包括刺楸种群的年龄结构及动态特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群落中主要物种的生态位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采用绘制高度级、龄级结构图,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并用幂函数和指数函数模型检验存活曲线的方法研究刺楸的种群结构及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刺楸个体数随高度的增长在前期呈递减趋势,后期趋于稳定。刺楸高度级结构表现为倒“J”型。刺楸的龄级结构呈倒“J”型,表现为增长型种群。刺楸的静态生命表表明在第Ⅰ-Ⅲ龄级刺楸的生命期望随龄级的增加而增加,至第Ⅲ龄级生命期望达到最大值,此时刺楸的生存质量最高,第Ⅲ龄级是刺楸的生理活动旺盛期;第Ⅲ龄级以后,生命期望随龄级的增加而减小,刺楸生存能力逐渐下降。刺楸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变化趋势一致,均随龄级增大呈现增大-减小-增大的趋势。刺楸种群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Ⅲ型。用四种函数进行生存分析,表明刺楸种群的数量变化表现为降低-稳定-稳定。  (2)运用分布系数法(C)的t检验法对刺楸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类型进行初步判定,综合运用平均拥挤度(m*)、丛生指标(I)、聚块性指数(PAI)、Cassie指标(CA)、负二项系数(K)和格林指数(GI)6种聚集强度指数判定聚集强度并对空间分布格局进行验证,结果表明:5×5m的取样尺度下,刺楸呈聚集分布。5×10m的取样尺度下,刺楸的空间分布格局会出现随机分布,但仍以聚集分布为主。10×10m的取样尺度下,在Q5、Q7、Q8、Q9、Q13、Q15、Q16样方中刺楸种群为随机分布,在Q1、Q2、Q3、Q4、Q6、Q10、Q11、Q12、Q14样方中刺楸种群为聚集分布。综上,刺楸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会随取样尺度的增大而出现随机分布格局或聚集程度下降。随着龄级的增长,刺楸的分布格局是从聚集分布变为随机分布甚至均匀分布。  (3)以9个不同样地作为资源位,计算各样地组成种类的重要值,并按重要值总和排序确定主要植物种,应用Levins、Shannon-Wiener、Pianka公式和Schoener公式对刺楸种群所在群落总计29个主要植物种的生态位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乔木层中,刺楸的重要值总和最高(1.345),杉木、柞木、刺楸的生态位宽度较大;乔木层多数种对间生态位重叠程度较高,对环境需求存在较高的相似性(高重叠种对,69.23%;高相似种对,52.75%),灌木层种间生态位分化不明显,在资源不足时极易产生竞争(高重叠种对,98.10%;高相似种对,96.19%);生态位宽度值与生态位重叠值、生态位相似比例值关系复杂;刺楸生态位宽度较宽,当资源不足时,刺楸在竞争中不占优势,其种群更新会受到其他物种影响。

刺楸;天然种群;动态特征;分布格局;生态学特性

吉首大学

硕士

生态学

李鹂

2019

中文

Q948.1

2020-01-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