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食管鳞癌术后复发挽救性放化疗预后因素分析

朱玲玲
河北医科大学
引用
目的:观察食管癌根治术后复发挽救性放化疗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及生存情况,分析临床因素、血液学相关营养指标及炎症指标对生存的影响,探究治疗相关毒副反应的预测因素。  方法: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鳞癌根治术后复发挽救性放化疗患者共242例。复发包括吻合口复发和区域淋巴结转移,其中区域淋巴结转移包括锁骨上区、纵隔和腹腔淋巴结转移。中位年龄59岁(39~75岁);男性198例(81.8%),女性44例(18.2%);原发肿瘤位于胸上段25例(10.4%),胸中段169例(69.8%),胸下段48例(19.8%);依据第八版AJCC/UICC胸段食管癌TNM分期标准,术后分期Ⅰ期30例(12.4%),Ⅱ期97例(40.1%),Ⅲ期104例(43.0%),Ⅳ期11例(4.5%)。全组采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放射治疗技术,部分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采用电子线局部加量。全组GTV处方剂量45~72Gy,中位处方剂量60Gy,1.8~2.2Gy/次。受累野照射51例(21.1%),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124例(51.2%),双锁上+纵隔即T型野照射67例(27.7%)。入组患者均接受同步或序贯化疗,其中采用同步化疗者138例(57.0%),序贯化疗者104例(43.0%)。采用FP方案化疗116例,TP方案化疗108例,口服替吉奥7例,EP方案化疗5例,其他方案化疗6例。总化疗周期<4周期151例,总化疗周期≥4周期91例。观察患者治疗疗效、毒副作用及1、2、3、5年生存情况;分析临床因素(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单区域复发部位、复发区域数、术后复发时间、复发后治疗方式、放疗靶区范围、放疗剂量、化疗方案、化疗周期)、血液学中炎症相关指标[单核细胞计数(theabsolutemonocytecount,AMC)水平、粒淋比(neutrophillymphocyteratio,NLR)水平、血淋比(plateletlymphocyteratio,PLR)水平、淋单比(lymphocytemonocyteratio,LMR)水平、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immune-inflammationindex,SII)水平、系统炎症评分(systemicinflammationscore,SIS水平)]、血液学中营养相关指标[淋巴细胞计数(totallymphocytecount,TLC)  水平、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nutritionalindex,PNI)水平]及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水平对生存率的影响,并探究治疗相关毒副反应的预测因素。  结果:  1、近期疗效:全组经挽救性放化疗疗效达CR42例(17.4%),PR151例(62.4%),SD42例(17.4%),PD7例(2.9%)。其中客观缓解率(CR+PR)达79.7%,疾病控制率(CR+PR+SD)达97.1%。  2、AMC组、LMR组患者间单区域复发存在明显差异(P=0.006;P=0.027);TLC组患者间肿瘤位置存在明显差异(P=0.000);放化疗期间TLC最低值组患者间N分期、单区域复发、术后复发时间存在明显差异(P=0.027;P=0.002;P=0.009);SIS组、ALB组、PNI组患者间性别存在明显差异(P=0.025;P=0.018;P=0.009)。PLR组、NLR组、HB组、SII组患者间基线临床特征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  3、生存情况: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6.6个月,其中1、2、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5.6%、36.7%、25.5%、18.3%。单因素分析显示化疗周期(χ2=12.086,P=0.001)、放化疗前NLR水平(χ2=8.180,P=0.004)、PLR水平(χ2=7.164,P=0.007)、LMR水平(χ2=5.902,P=0.015)、SII水平(χ2=9.409,P=0.002)、SIS水平(χ2=4.371,P=0.037)、HB水平(χ2=7.829,P=0.005)、PNI水平(χ2=5.630,P=0.018)、放化疗期间TLC最低值水平(χ2=9.178,P=0.010)均为OS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周期、放化疗期间TLC最低值水平、ALB水平是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2;P=0.006;P=0.005)。其中≥4周期化疗组、放化疗期间TLC最低值G0-2和G3组、正常ALB组患者OS明显优于<4周期化疗、放化疗期间TLC最低值G4组、低ALB组患者。  4、全组出现急性血液系统毒性反应患者达201例(83.1%),其中2级97例(40.1%),≥3级43例(17.7%);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残胃炎患者达88例(36.4%),其中2级31例(12.8%),≥3级15例(6.2%);急性放射性肺炎患者达64例(26.4%),其中2级24例(9.9%),≥3级29例(12.0%)。  5、毒副作用的预测因素  临床相关指标中,复发后治疗方式是影响放射性食管炎/残胃炎发生的因素,未见影响放射性肺炎的因素。炎症相关指标和营养相关指标中未见影响放射性食管炎/残胃炎、放射性肺炎的因素。  结论:  1、食管癌术后复发行挽救性放化疗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在可接受范围内。  2、受累野照射、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和T形野照射总体生存率未见显著差异,建议对于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患者进行受累野照射。  3、放疗剂量增加至60Gy以上,并未增加患者疗效,同期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均为可行治疗模式,TP方案与FP方案均为可行化疗方案,建议根据患者情况进行。  4、足疗程化疗(≥4周期)、放化疗前低NLR组、低PLR组、高LMR组、低SII组、低SIS组、非贫血组、高PNI组、放化疗期间TLC最低值G0-3组患者生存率高。  5、复发后同步/序贯放化疗是影响放射性食管炎/残胃炎发生的因素,血液学中炎症指标及营养指标中未见影响放射性食管炎/残胃炎、放射性肺炎的因素。  6、化疗周期、放化疗期间TLC最低值水平、ALB水平是食管癌术后复发行挽救性放化疗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

食管癌;术后复发;放射疗法;化学疗法;营养状况;炎症反应指标

河北医科大学

硕士

肿瘤学

王军

2019

中文

R735.1

2020-01-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