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以色素减退为首发表现的皮肤黏蛋白病1例病例报告

李向静
河北医科大学
引用
报道1例“以色素减退为首发表现的皮肤黏蛋白病”。患者赵某,女性,35岁。前胸部、双上肢出现淡白色斑7年余。曾于外院诊断“花斑糠疹”,并给予抗真菌药物(具体不详)用于外部治疗,皮肤病变尚未缓解,反而有继续增加的趋势。皮肤科检查:前胸和双前臂密集分布绿豆大小淡白色斑点,表面光滑,边界不清,有的融合成网格,对称分布。右前臂病变的组织病理学显示:表皮总体正常,未见黑色素颗粒增多及色素失禁,浅表真皮成纤维细胞增生,可见黏蛋白沉积。阿新蓝染色:阳性。诊断:皮肤黏蛋白病。  皮肤黏蛋白病(CutaneousMucinosisCM)是以成纤维细胞产生过多黏蛋白而聚集在真皮组织间隙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临床较为少见。其发病机制涉及免疫介质、炎症因子、外界刺激、遗传因素、日晒、病毒感染等多个方面,但黏蛋白产生过多的确切机制至今仍不清楚。CM临床分型多种多样,包括网状红斑性黏蛋白病、结节性皮肤狼疮黏蛋白病、自愈性幼年皮肤黏蛋白病、毛囊黏蛋白病,以及继发于甲状腺疾病的胫前黏液性水肿、全身性黏液性水肿等类型。临床上,丘疹,结节和斑块更为常见,面颈部多发。呈肤色、淡红色或白色,亦可见斑片、纤维瘤样表现。诊断主要依据及阿新蓝染色结果。在治疗方面,根据不同分型治疗方法选取上也有较大差异,如局部皮损手术切除、糖皮质激素局部封闭或外用、系统应用激素及抗疟药,也可选用浅层X光、PUVA等措施,均可达到不同疗效。亦有部分皮损可自行消退。

皮肤黏蛋白病;色素减退;弥漫性;局灶性

河北医科大学

硕士

皮肤病与性病学

王文氢

2019

中文

R758.63

2020-01-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