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子不语》《续子不语》中的城隍故事研究

王丽花
山西大学
引用
城隍信仰作为一种民俗现象,护城佑民,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对社会群体内部关系的维系起着作用。但是因为城隍信仰的久远历史和复杂的社会背景,城隍具有多元的神格及神职。《子不语》《续子不语》中的城隍故事极为丰富,其突破了传统的主题,渗透了诸多社会生活的内容,深刻揭示了清朝的腐败,不断走向世俗化。本文基于《子不语》《续子不语》中的城隍故事文本进行论述。第一章是绪论,这一部分主要从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等方面展开,为下文论述奠定基础。第二章是中国历史上的城隍信仰,主要从城隍名称的由来、城隍信仰的历史流变和城隍神的神格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为《子不语》《续子不语》中的城隍神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第三章是从城隍神的冥间职能、司法职能、道德职能三个方面进行分类研究。第四章将《子不语》《续子不语》中的城隍故事类型分为阴阳太守型、城隍上任型、凡夫俗子型,并且就城隍故事情节怪诞合理;语言幽默诙谐;叙事自然畅达的艺术特点进行详细论述,分析了《子不语》《续子不语》中城隍故事的特点。第五章是《子不语》《续子不语》中城隍信仰的文化意蕴,主要表现在城隍的宗教信仰、民间信仰以及人格化和权力腐败。  本文从民俗学角度,发掘《子不语》《续子不语》中城隍故事的民俗事象和民俗意义。对《子不语》《续子不语》中的城隍故事展开分析论述。《子不语》《续子不语》中的城隍信仰具有包容性、渗透性、功利性等特征,有着明显的文化意蕴。作者借《子不语》《续子不语》中的城隍故事表达对当时官场腐败的不满和憎恨,对民众生活的教化和警戒。

《子不语》;《续子不语》;城隍信仰;民俗文化

山西大学

硕士

民俗学

魏晓虹

2019

中文

I207.41;B933

2020-01-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