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D01810574

长江三角洲EGQD14孔光释光年代及环境演化

申江
青海师范大学
引用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联结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的重要通道。我国背靠世界最大的亚欧大陆和面临最大的大洋,海陆性质差异巨大,决定了我国气候演化的特殊性和古气候研究的优势。大陆和大洋之间交换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历史,忠实的记录在我国入海河流形成的三角洲地区陆海交互地层及其演变过程中。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三角洲,地层保存了大量丰富的古环境和人类活动信息,加强其年代学研究有助于厘定海平面动态控制下过去气候变化-环境演变-人类活动之间的耦合作用和反馈机制。  本文利用长江三角洲下切古河谷地区的一支长钻孔进行光释光测年研究(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OSL),方法层面上,旨在验证OSL测年法在海岸带沉积物测年中的应用性和可靠性;古气候演化方面,建立长江三角洲晚更新世以来的第四纪地层年代框架,反演古气候变化过程。对于长江三角洲第四纪地层定年,地质工作者以往多采用14C法,但是三角洲地区沉积速率高,河流和海洋的改造作用强烈,往往很难找到测年材料,且由于碳库效应,测年结果不理想。OSL测年法历经多年发展,准确度和精度达百年尺度,在各类第四纪沉积物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采集EGQD14孔14个粗颗粒石英样品基于单片再生剂量法(SAR)进行OSL测年。对测年结果从内部原理控制和外部方法约束两方面验证测年结果的可接受程度。最终,剔除误差较大的“坏片”,形成可靠的年代结果。  本文认为:  1.钻孔EGQD14沉积物类型以细颗粒的粉砂质粘土和粘土质粉砂为主,依据岩芯沉积相特征和生物学证据以及长江三角洲浅地层资料分析,该孔沉积层记录了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变化。  2.通过选择合适的预热温度,并从长石污染、感量变化、热转移效应和残余剂量等角度入手检验认为光释光年龄可靠。  3.光释光年龄和深度变化趋势一致,个别年龄倒置,可能有长石包裹体的影响。  4.末次冰消期以前(~11.8ka),海平面较低,三角洲只是搬运通道。中全新世大暖期,海平面从高海面水平下降,三角洲开始形成。晚全新世(2.0-0 ka),沉积速率达到高峰,三角洲向海推进速率加快,该时期人类活动成为岸线推进的主要外部营力。

长江三角洲;古河谷地区;长钻孔;光释光测年;环境演化

青海师范大学

硕士

自然地理学

常华进;隆浩

2019

中文

P343.5;P597.3;P532

2020-01-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