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体间性的思考

祝苗苗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引用
自习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来,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路径的“一带一路”便在沿线播了种,开了花,得到了沿线人民的普遍认可和支持,很大程度上是沿线国家认识到彼此息息相关的生存发展的命运。当然也得承认不同国家间因意识形态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发展水平的悬殊、历史遗留问题悬而未决等,导致各国在应对国际问题时观点多样、差异显著,很难找到彼此之间的共性、关注的焦点。再加上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正在初创期,存在成员间角色责任模糊,内部凝聚力和再生产动力较弱,共识凝聚基础薄弱,存在协调各主体间利益的治理困境。那么如何突破这些困境?本文在第一章细数主体间概念的发展过程中,重点阐述了哈贝马斯主体间性交往行为的特点,比较分析了马克思和哈贝马斯的主体间性交往行为的差别,理清了概念上的问题;第二章从共同体的发展历程出发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主体间存在的认知局限和实践局限展开了论述;第三章站在哈贝马斯与马克思主体间性性的交往行为上对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出了一些想法。

人类命运共同体;主体间性;内部凝聚力;再生产动力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硕士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蒋谦

2019

中文

D820

2019-12-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