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皓齿美白联合渗透树脂对牙釉质脱矿和着色的实验研究

张钰
华北理工大学
引用
目的:  患者的牙齿在正畸期间托槽周围牙釉质脱矿和着色是正畸临床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对于牙釉质脱矿导致的显微硬度下降,目前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渗透树脂治疗,但是单纯渗透树脂治疗对于脱矿同时着色的牙釉质颜色的改变能力有限,本研究通过在体外环境对人工唾液自主再矿化、渗透树脂治疗、Opalescence Boost诊室美白系统联合渗透树脂治疗在即刻、2周及4周后的治疗效果的比较,探讨最佳的修复方式,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1)样品的收集与保存:收集 120 颗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双尖牙(第一前磨牙和第二前磨牙),清除牙面的牙石、组织碎屑等,将牙齿除颊面以外的牙体表面均匀封涂透明抗酸指甲油,并置于人工唾液中备用。2)样品的制备:(1)建立正畸模型:将120颗离体牙编号,常规在离体牙临床冠中心粘接托槽,并置于人工唾液中备用。(2)制备离体牙脱矿和着色模型:用可乐对牙齿进行脱矿和着色,制成正畸后牙釉质脱矿和着色模型。3)分组实验处理:将 120 颗离体牙随机分为 4个大组,每组 30 颗,A 组为空白对照组,不进行脱矿和着色处理,浸泡于恒温人工唾液中,定时更换;B组为自主再矿化组,实验处理后置于恒温人工唾液中再矿化;C组为渗透树脂处理组;D组为Opalescence Boost诊室美白联合渗透树脂组;每个大组根据检测时间不同再随机分为三小组,即分别于实验处理后即刻、2周、4周随机对各大组的10颗离体牙进行检测。4)肉眼观察样本表面形貌和颜色变化;维氏硬度仪测量牙釉质表面显微硬度;Olympus Crystaleye分光光度计进行牙釉质比色;扫描电镜观察牙齿表面的微观形态。5)统计分析:使用SPSS23.0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对四组离体牙样本处理后不同时间检测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描述使用x?s,硬度数据处理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色差数据处理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使用LSD法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检验标准α=0.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肉眼观察:脱矿着色处理前的正常牙釉质,表面光滑有光泽,半透明乳白色,牙齿表面无肉眼可见的色差;经脱矿和着色处理,拆除托槽后,牙冠未粘接托槽部位釉质表面呈褐色,托槽底板粘接部位乳白色,可见非常明显色差。经渗透树脂处理后,着色部位颜色明显变浅,色差降低,但依旧存在肉眼可见的色差。经Opalescence Boost诊室美白和渗透树脂处理后,牙齿表面无肉眼可见的色差,釉质表面有光泽,与正常牙釉质外观基本一致。2)表面显微硬度的测试结果:各组不同时间的硬度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C、D组均能提高脱矿釉质硬度;各时间阶段不同组别的硬度比较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渗透树脂能即刻恢复脱矿牙釉质的硬度。3)比色结果:各组不同时间的色差比较,A、B、C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A组差异肉眼不可见,D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肉眼可见色差;各牙体部位不同组别的色差比较:经过统计学多重比较可知B组和C组与A组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差意义,D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达到美观效果。4) 扫描电镜:脱矿组:样本牙釉质表面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原有正常釉质结构被破坏,表面粗糙,出现大量蜂窝状改变,呈现出很多不规则凹坑状的酸蚀外观;自主再矿化组:样本牙釉质表面结构依旧呈现酸蚀样外观,但可见凹坑状变浅、变小,蜂窝状改变有所恢复,出现再矿化现象,但远没有达到正常牙釉质表面结构的要求。渗透树脂处理组:牙釉质表面未见蜂窝凹坑状酸蚀样外观,牙面平整,脱矿后的釉质缺隙被渗透树脂充填;Opalescence Boost诊室美白联合渗透树脂处理组:牙釉质表面未见蜂窝凹坑状酸蚀外观,表面有少量矿物质沉积,出现再矿化现象。  结论:  1)渗透树脂与其他几种方式比较能够即刻、有效地提高脱矿牙釉质的表面显微硬度,能够达到正常牙釉质的硬度要求。2) Opalescence Boost诊室美白系统与其他几种方式比较能够消除托槽粘接区域和托槽周围着色区域的色差,使牙釉质恢复正常颜色外观。3)Opalescence Boost诊室美白系统联合渗透树脂治疗能够同时达到即刻恢复牙齿表面显微硬度和外观颜色的要求。

牙釉质;渗透树脂;漂白;显微硬度;色差均值

华北理工大学

硕士

口腔临床医学

李金源;温黎明

2019

中文

R783.5

2019-12-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