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清代徽州木雕戏文人物形象研究

许慧清
华北理工大学
引用
徽州木雕以特有的雕刻语言记录了徽州区域文化的兴衰历程,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不仅彰显了地域文明的独特性,而且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由于戏曲小说、文学典故在徽州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因此,徽州人的文化观念、审美心理浓缩在清代徽州木雕戏文人物形象的每一条刻痕之中,成为我们饱览寓教于乐的生活美学和窥探徽州百姓精神世界的重要窗口。研究清代徽州木雕戏文人物形象,不仅能够探究徽州乃至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艺术文化风貌,也能为当下艺术文化的发展提供些许思考。  文章主要围绕清代徽州木雕戏文人物形象更具“喜乐感”这一观点进行论述。首先运用对比的方法,将徽州木雕与清代民间木雕两大体系——东阳木雕和潮州木雕进行对比分析,论证清代徽州木雕戏文人物形象更具“喜乐感”这一观点。其次分析清代徽州木雕戏文人物“喜乐”形象的成因,其“喜乐”的形象是由徽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富庶的经济基础、繁荣的文化背景和喜乐的审美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然后探究清代徽州木雕戏文人物“喜乐”形象的审美体现,从喜笑颜开的五官刻画、灵活夸张的肢体表达、舒展灵动的衣纹处理和丰富多变的构图形式这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最后谈及徽州木雕戏文题材的现状与“乐感文化”在当代艺术中的体现。当代木雕戏文人物形象逐渐走向写实的道路,喜乐的审美情调逐渐衰落;与此同时,戏文题材在其他艺术形式中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乐感文化”在新时代依然对艺术领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了许多当代艺术家借鉴的传统艺术资源。

徽州木雕;戏文人物;肢体表达;衣纹处理;构图形式

华北理工大学

硕士

设计学

赵杰

2019

中文

J322

2019-12-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