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心智化家庭治疗对青少年抑郁障碍的疗效评估及神经机制研究

李玖菊
华北理工大学
引用
目的:  探讨心智化家庭治疗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心智化能力和亲子关系的影响,以及相关脑区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8 年北京回龙观医院 32 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15例)和干预组(17 例)。对照组为常规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智化家庭治疗,对所有入组患者三个月前后进行焦虑抑郁自评量表、青少年反思功能量表、亲子关系诊断测验的前后测。其母亲三个月前后采用反思功能-54 进行前后测。其中 10 例患者(对照组 4 例,干预组 6 例)分别在三个月前后进行核磁共振扫描。  结果:  1 患者前测的心智化水平、亲子关系、抑郁和焦虑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其母亲心智化水平没有显著差异(P>0.05)。2 对照组与干预组后测比较,干预组患者的心智化水平得分比对照组高,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其母亲的过度心智化对照组显著低于干预组(P<0.01),心智化缺陷对照组显著高于干预组(P<0.001);亲子关系方面,干预组患者的积极拒绝、严格、期待、干涉、不安、盲从、矛盾、不一致、SDS 和 SAS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 对照组前后比较,患者的心智化水平没有显著差异(P>0.05);其母亲的心智化缺陷后测显著高于前测(P<0.05),母亲的过度心智化没有显著差异(P>0.05);亲子关系方面,在消极拒绝、积极拒绝、干涉、不安、溺爱、盲从、矛盾、不一致上前测均显著低于后测(P<0.05),严格和期待没有显著差异(P>0.05);焦虑没有显著差异(P>0.05),抑郁前测显著高于后测(P<0.001)。4干预组前后比较,患者的心智化水平在干预后显著提高(P<0.01);其母亲的过度心智化后测显著高于前测(P<0.01),心智化缺陷后测显著低于前测(P<0.01);亲子关系方面,消极拒绝、积极拒绝、严格、期待、干涉、不安、矛盾、不一致在干预后显著降低(P<0.01),溺爱和盲从没有显著差异(P>0.05);焦虑和抑郁在干预后显著降低(P<0.001)。5 核磁扫描方面,以双侧杏仁核为种子点,组间后测比较,干预组被试的杏仁核与颞叶和后顶叶区域存在更强的功能连接,包括顶上小叶、楔前叶和颞上回。对以上区域提值分析,后测干预组杏仁核与右侧颞上回之间的功能连接显著大于对照组(t=4.80,P=0.007);前测两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后测显著大于前测(t=4.59,P=0.010),而对照组前后测则不显著(P>0.05);以顶叶后部为种子点,干预组被试的后顶叶区域与全脑广泛的脑区存在更强的功能连接,包括海马、辅助运动区、颞上回、颞顶联合区、额上回和眶额皮层,而对照组被试的后顶叶区域则与纹状体存在更强的功能连接。对以上显著的脑区提值分析,右侧额下回交互作用显著(F=29.56,P=0.003):后测干预组的功能连接显著大于对照组(t=6.99, P=0.001);前测两组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后测显著大于前测(t=9.14,P=0.001),而对照组前后测则不显著(P>0.05)。右侧梭状回交互作用显著(F=20.63 , P=0.006):后测干预组的功能连接显著大于对照组(t=7.31 , P=0.001);前测两组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后测显著大于前测(t=9.76, P=0.001),对照组前后测则不显著(P>0.05)。右侧颞上回交互作用显著(F=8.69, P=0.032):后测干预组的功能连接显著大于对照组(t=3.01,P=0.03);前测两组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测显著大于前测(t=4.61,P=0.01),而对照组前后测则不显著(P>0.05)。以内侧前额叶为种子点,干预组内侧颞叶与心智化系统,包括颞顶联合、契前叶等区域的功能连接强度高于对照组。进一步提值分析,左侧颞中回交互作用显著(F=9.49,P=0.027):后测干预组的功能连接显著大于对照组(t=3.91,P=0.011);前测两组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后测显著大于前测(t=5.15,P=0.007),而对照组前后测则不显著(P>0.05)。右侧额上回交互作用显著(F=8.62, P=0.032):后测干预组的功能连接显著大于对照组(t=4.65, P=0.006);前测两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后测显著大于前测(t=7.60, P=0.002),而对照组前后测则不显著(P>0.05);以全脑264个ROIs进行的脑网络分析,干预组全脑整体的功能连接强度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平均的功能连接强度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模块数量显著小于对照组(t(8)=-2.64,P=0.046),并且局部一致性系数也小于对照组。  结论:  1 心智化家庭治疗能够改善青少年抑郁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提高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及其母亲的心智化能力;2 心智化家庭治疗能够改善青少年抑郁患者的亲子关系;3 心智化家庭治疗能够提高杏仁核与右侧颞上回以及右侧额下回、右侧梭状回、右侧颞上回、左侧颞中回、右侧额上回与全脑的功能链接,使患者脑区间的联系从相对分离到更加紧密,更趋于整合。

青少年;心智化家庭治疗;抑郁障碍;神经机制;亲子关系

华北理工大学

硕士

心理卫生学

李丽娜;赵艳丽

2019

中文

B844.2

2019-12-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