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不同依恋风格者的认知灵活性特点及其神经机制

李冬菊
西南大学
引用
为了应对时刻变化着的社会环境,人类需要不断的根据环境线索和自己内心的目标灵活地在不同的任务间来回的切换。由一个任务转换到另一个任务的过程被称为任务转换,它是人类认知控制能力的重要成分,反应的是个体的认知灵活性。已有研究发现了许多影响任务转换的个体差异因素。如个体前额皮层中周期性连接的密度和强度、个体的人格特征、个体对奖赏的敏感性、个体的动机倾向以及个体在情绪信息加工中所倾向于采用的情绪调节策略都与任务转换中的个体差异有关。然而,到目前为止,研究者对任务转换中个体差异的来源仍不够清楚,特别是当任务中包含情绪信息的时候。因此,当前研究从个体差异的视角出发,引入依恋风格这一概念,探索依恋风格如何影响个体认知灵活性,特别是,当任务中存在情绪信息时,依恋风格对情绪任务转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应的神经活动过程。  根据成人依恋理论,个体在早期依恋史上形成的依恋风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变成个体特征并在成年后保持适度的稳定从而影响个体随后的认知和行为。来自人类和动物实验的研究发现个体的早期依恋经历会影响大脑的发育,导致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永久改变,且这种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会表现在个体随后的认知和行为上。由于成人依恋风格是在早期依恋经历上发展而来且会保持相对的稳定,因此,可以推测不同依恋风格个体会在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上表现出差异,且这种差异还会表现在个体的认知和行为上。因此,结合已有关于依恋风格和脑发育的研究,当前研究旨在探索依恋风格中的个体差异如何通过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影响个体的认知灵活性表现,以及当任务中存在情绪信息时,依恋风格中的个体差异在个体任务转换能力上的表现。  研究一探索三种依恋风格个体在一般认知灵活性上的特点,并将不同依恋风格者的神经影像数据(结构和静息)和认知灵活性行为数据结合起来进行路径分析,探索依恋风格对一般认知灵活性的影响路径。研究首先要求被试填写“亲密关系经历问卷”,“人际关系问卷”和“认知灵活性问卷”,分别得到个体的依恋分数和认知灵活性分数,随后将测量所得的行为分数与所获得的结构数据和静息数据相结合,探索不同依恋风格个体在大脑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与认知灵活性表现之间的关系。有效被试48人,其中安全型依恋个体15人,回避型依恋个体16人,焦虑型依恋个体17人。研究结果发现三组依恋风格个体在一系列大脑区域的灰质体积上都存在差异,这些脑区主要包括杏仁核,前额叶皮层(额下回,额中回和额上回),顶叶皮层(顶下小叶和缘上回),颞叶(左侧颞中回,左侧颞下回和右侧颞上回)以及海马旁回等大脑区域。随后,以大脑结构分析中得到的脑区为种子点进行全脑的功能连接分析,最后得到7对在依恋风格上存在差异的功能连接,这些连接的种子点主要包括左侧楔状叶、右侧额下回、左侧颞下回、右侧颞上回、右侧额上回、右侧楔前叶和右侧中扣带回。为了进一步探索依恋风格、大脑灰质结构和大脑功能连接差异与认知灵活性的关系,我们在依恋风格上对两者进行了检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发现,在大脑结构上,左侧颞中回和右侧楔前叶的大脑灰质体积大小在依恋风格和认知灵活性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在大脑功能连接强度上,右侧额下回-左侧辅助运动区,右侧中扣带回-右侧额上回,右侧额上回-左侧脑岛,右侧额上回-左侧辅助运动区的功能连接强度也在依恋风格和认知灵活性上起着中介作用。  研究二采用情绪-性别任务转换范式,主要探索不同依恋风格对情绪信息加工过程中的任务转换能力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神经活动过程,研究安全、回避、焦虑型依恋风格个体在情绪信息加工过程中的认知灵活性特点。研究要求被试在接受核磁共振扫描的同时完成一个经典的情绪-性别任务转换任务。实验任务主要有两种:情绪判断和性别判断。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的功能磁共振实验设计,分别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激活分析描述了三种依恋风格个体在执行情绪-性别任务转换任务上的差异以及背后的神经活动过程。功能磁共振分析不区分实验条件,只考虑情绪转换和性别转换两个实验条件。实验通过比较情绪转换、性别转换以及情绪转换条件减去性别转换三种条件来比较三种依恋风格组在情绪和非情绪转换上的神经活动差异。研究共搜集了72名被试的磁共振数据,其中安全型依恋20人,回避型依恋25人,焦虑型依恋27人。行为数据分析结果发现,所有依恋风格者在转换条件下的反应时均慢于重复条件,在情绪判断任务上的反应时均高于性别判断任务,表现出一个不对称转换代价。此外,安全型依恋组的个体在从情绪判断任务转换到性别判断任务的过程中表现出一个明显的情感优势效应,即向情绪判断任务的转换代价高于向性别判断任务的转换代价;焦虑型依恋组和回避型依恋组的个体在情绪判断任务上的转换代价均高于性别判断任务的转换代价,表现出更大的情绪干扰效应。激活分析结果发现,情绪转换减去性别转换条件表现出一系列脑区的正激活效应,这些脑区包右侧枕下、枕中回,左侧颞中回,右侧颞上回,双侧缘上回,右侧额下回,左侧额中回。这些激活脑区包括转换加工所涉及的一些主要脑区,并且与一个一般性的额顶控制网络相吻合。随后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三种依恋风格组在右侧缘上回上的大脑激活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安全依恋组在缘上回上的激活程度显著低于焦虑依恋组,回避依恋组在缘上回上的激活程度也显著低于焦虑依恋组。  结合研究一和研究二的实验结果表明,个体的依恋风格与认知灵活性中的个体差异有关,安全型依恋在一般认知灵活性上的表现优于焦虑型依恋和回避型依恋个体。且依恋风格对认知灵活性的影响是通过影响大脑灰质体积大小和功能连接强度实现的,其中,只有依恋焦虑得分会对个体的大脑灰质体积大小和功能连接强度与认知灵活性之间的关系产生调节作用。另外,依恋风格中的个体差异也会对情绪信息加工过程中的认知灵活性产生重要影响,相对与安全依恋来说,不安全依恋个体在情绪和非情绪任务的转换上存在更大的困难,更难以进行灵活的认知转换。该研究从个体差异的角度为探索任务转换中的个体差异来源提供了新的证据。此外,本研究从从大脑的可塑性出发,证实了依恋风格对脑发育的影响,同时发现了安全依恋在情绪信息加工中的优势效应,为采用安全依恋启动来改善不安全依恋个体在情绪信息加工中的灵活控制能力提供了理论基础。

依恋风格;认知控制;认知灵活性;任务转换;情绪加工

西南大学

硕士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陈旭

2019

中文

B842

2019-12-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