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语用身份建构研究

张秋月
西南大学
引用
上世纪以来,身份话题一直是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领域的研究焦点,从本质观出发,身份长时间以来都被视作是默认不变的、静止的。随着身份研究的后现代化转向,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身份在交际话语中显现出的动态性和易变性。于是秉承社会建构主义观的学者们广泛认同身份具有本质属性,即动态建构性,这一观点从根本上挑战了传统的身份本质观。而后,从语用学视角研究身份开始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于是语用身份这一概念应运而生。语用身份指的是一种语境化的、语言使用者在交际中有意或无意选择的社会身份,它也是交际者为满足当下交际目的而通过语言策略动态建构的身份。  基于上述概念,并结合当下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加,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代表中国政府的外交部发言人所传达的“中国声音”得到广泛关注的社会背景。本文以语言顺应理论和语用身份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尝试研究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的语用身份建构问题,目的在于考察其在交际中所建构的语用身份类型、语言资源的选择、语用身份建构的动态性以及其动态建构的动因。  本文以在中国外交部网站所搜集的2018年例行记者会上涉及南海问题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为语料,着力回答以下问题:  (1)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建构了哪些语用身份?  (2)外交部发言人是如何通过语言资源选择来建构这些语用身份的?  (3)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为何要动态地建构多种不同的语用身份?为回答以上问题,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外交部发言人主要建构了两种语用身份,即职业身份和情境身份。前者指新闻发言人的身份,后者则包括国家利益维护者、关系促进者、外部势力抨击者以及关系协调者的语用身份。此外,用以建构以上语用身份的语言资源可总结为两大类:话语内容和语言形式。其中,话语内容主要涉及发言人话语中所传达的语义内容;而语言形式主要包括实施的言语行为、词汇和语法选择。最后,本文还揭示了发言人动态建构语用身份的动因:在顺应语境因素的同时满足特定的交际目的。该研究不仅进一步证实了语言顺应论在语用身份分析中的指导性作用,还有助于大众理解外交部发言人是如何通过构建语用身份来阐述政治立场的。

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语言策略;动态建构;语用身份

西南大学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杜世洪

2019

中文

H03

2019-12-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