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神经病理性疼痛促进脊髓背角浅层功能性Cav3.2上调的作用研究

冯小金
南昌大学医学部
引用
目的: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发病率高且治疗效果不佳,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脊髓背角(Spinal dorsal horn,SDH)Ⅱ层,即胶状质(Substantia gelatinosa,SG)区,位于SDH浅层,是疼痛传入与局部加工的中枢门户。T型钙通道(T-type calcium channel,Cav3)是低电压激活钙通道,对调控神经元的兴奋性起重要作用,与NP的产生和维持密切相关,是镇痛药物作用的靶点。近年研究表明,神经损伤或紫杉醇诱发的NP可上调SDH中Cav3通道的表达,但对其功能的调控作用尚不明确。因此,本实验研究了部分坐骨神经结扎(Partial sciatic nerve ligation,PSNL)术后SDH浅层Cav3通道的表达及其电生理特性的变化,进一步阐明Cav3通道调控疼痛的脊髓机理,以期为治疗慢性NP的药物研发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SD大鼠(6-8 w,150-250 g)、C57/BL6野生型(WT)和Cav3.2基因敲除(Cav3.2 KO)小鼠(8-12 w,20-30 g)制备PSNL慢性NP模型。评估术前及术后1、3、7、10和14天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WT)和热缩足潜伏期(PWL)。首先,大鼠在PSNL手术当天经鞘内或腹腔注射Cav3通道阻滞剂(氯化镍、TTA-A2或抗坏血酸),观察其术后痛行为的变化,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其次,制备WT和Cav3.2 KO小鼠的PSNL疼痛模型,比较各组术后痛行为的变化。再次,利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SNL术后14天SDH浅层Cav3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最后,于PSNL术后14天,制作SD大鼠及Cav3.2 KO小鼠离体脊髓横切片(厚400-450 μm),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NP对SG神经元Cav3通道电生理特性的作用。  结果:  1. PSNL术后1、3、7、10和14天,大鼠PWT和PWL显著降低;而连续鞘内或间断腹腔注射Cav3通道阻滞剂可稳定而持续地缓解PSNL引起的机械痛敏和热痛敏,至少持续到术后14天。  2.PSNL术后14天,大鼠SDH浅层Cav3.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而Cav3.1及Cav3.3的表达无明显变化。  3.PSNL诱发WT与Cav3.2 KO小鼠形成明显的痛行为;但与WT小鼠相比,Cav3.2 KO小鼠的机械痛行为更轻,热痛行为无明显不同。  4. PSNL增加大鼠SG神经元中表达Cav3通道电流(IT)的比例(sham:59.4%;PSNL:76.7%)、IT幅值(sham:-78.8 ± 12.3 pA;PSNL:-124.3 ± 14.9 pA)和电流密度;但不影响其激活与失活动力学特性。  5.在Cav3.2 KO小鼠,sham和PSNL组表达IT的SG神经元比例(sham:58.3%;PSNL:56.8%)、IT幅值(sham:-50.1 ± 8.8 pA;PSNL:55.2 ± 7.1 pA)和电流密度均无统计学差异。  6. 氯化镍对sham和PSNL大鼠SG神经元IT的抑制效应相同。  结论:  综上,本研究首次揭示神经病理性疼痛促进了SDH浅层Cav3.2的功能表达上调,这可能是PSNL诱发机械痛敏的潜在中枢机制,为脊髓Cav3.2通道作为疼痛的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神经病理性疼痛;Cav3通道;脊髓背角;SG神经元;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南昌大学医学部

硕士

麻醉学

马龙先;柳涛

2019

中文

R614

2019-11-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