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D01726966

消化液回输治疗肠外瘘疗效分析

余彦平
西安医学院
引用
目的:  通过比较消化液回输与未回输肠外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临床效果差异,评价消化液回输治疗肠外瘘的有效性、安全性;比较消化液回输泵回输消化液在肠外瘘患者治疗前后的效果,为消化液回输泵治疗肠外瘘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1.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外科收治的且在本院行造口还纳手术90例肠外瘘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是否行消化液回输分为:消化液回输组30例和未回输组60例。收集两组患者在肠造瘘与造口还纳时的营养指标、炎症相关指标、肝功能指标、肠造瘘至还纳时间、还纳手术时长、还纳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花费等指标,比较消化液回输与未回输对肠外瘘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  2.比较使用消化液回输泵组肠外瘘患者在回输前与回输后4周血清白蛋白(ALB)、外周血总淋巴细胞计数(TLC)、预后营养指数(PNI)、体重、体质指数(BMI)等指标以及回输前与回输后10天消化液丢失量、静脉液体补充量和经口进食量等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  1.两组肠外瘘患者在肠造瘘时,年龄、性别、体重、BMI、切除肠管长度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消化液回输组与未回输组在肠中断类型、是否吸烟、NRS2002评分、近端肠管长度、远端肠管长度,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室营养指标(PNI、HB、ALB)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炎症及免疫指标(LWR、NWR、NLR、NEUT、WBC、TLC)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功指标(ALT、AST)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间、住院花费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肠外瘘患者在造口还纳时,在体重、BMI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室营养指标(PNI、HB、ALB)方面,回输组指标优于未回输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在炎症及免疫指标(LWR、NWR、NLR、TLC),回输组指标优于未回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指标中(NEUT、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功能指标(ALT、AST)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造口还纳住院时间、住院花费、手术时长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肠造瘘至还纳时间、造口还纳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回输组患者在消化液回输前与回输4周后比较,ALB、TLC、PNI、BMI、体重等营养指标回输后较回输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液回输前与回输10天比较,消化液丢失量、静脉液体补充量、经口进食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达到目标量平均时间(13.60±6.06)天,肠内营养平均用量(1005.45±533.84)mL/d。  结论:  1.消化液回输能显著改善肠外瘘患者营养状况,减少消化液丢失量和静脉液体补充量,增加经口进食量,促进肠道吸收功能恢复;  2.消化液回输能够降低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还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造口还纳等待时间,同时保护肠道功能,加快患者恢复;  3.消化液回输泵的使用能加速肠外瘘患者早期建立肠内营养通道,且使用安全、简单方便,保护瘘口周围皮肤,不增加患者住院花费,同时可减轻护理工作人员负担。

肠外瘘;肠内营养;消化液回输泵;临床疗效

西安医学院

硕士

普通外科

李纪鹏

2019

中文

R574.059.3

2019-10-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