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班主任管理方式对小学高年级同伴群体社会行为的影响

余盈盈
温州大学
引用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用整群抽样方式对574名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班主任管理方式与社会行为的特点。再通过同伴群体筛选出450名被试,探讨同伴群体的微环境下,班主任管理方式对社会行为的影响机制,并以半结构化访谈深入了解同伴群体的交往情况。主要得出以下结果:  (1)管理方式上,指导型的性别差异非常显著;专制型的地域差异显著,性别与年级差异非常显著。民主型、指导型的地域与年级交互作用非常显著。民主型、指导型和专制型的师生关系差异都显著。  (2)社会行为上,社交—领导、害羞—敏感行为的性别差异显著;攻击—破坏行为的性别差异非常显著。社交—领导、攻击—破坏行为的师生关系差异显著。  (3)混合类型群体较少,男生群体与女生群体较多,两者数量上持平。  (4)个体水平上,民主型对社交—领导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指导型、专制型对攻击—破坏和害羞—敏感行为有负向预测作用。  群体水平来上,群体密度对调节个体民主型与社交—领导行为的正向作用显著。群体中心势对调节个体民主型与社交—领导行为的正向作用显著,调节女生群体与社交—领导行为的正向作用显著。学习型群体对调节个体指导型与攻击—破坏行为的负向作用显著。学习型群体还对调节个体专制型与害羞—敏感行为的负向作用显著,调节女生群体与害羞—敏感行为的负向作用显著。  (5)同伴的群体密度越高,交往时间就越多。同伴交往的地点主要在学校,偶尔在家里;内容以学习为主,其次是娱乐或其他。多媒体成为新的交往场所,并有低龄化发展的趋势。  同伴群体主要通过语言、行动产生相互影响,但行动的影响力更大。周围人的反馈成为群体成员是否会习得这种言行的关键。个体的自我意识越弱、与群体成员的亲密度越高,群体的影响就越大。

班主任管理方式;社会行为;同伴群体;小学高年级

温州大学

硕士

课程与教学论

潘玉进

2016

中文

G625.1

2019-0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