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为情而造文”与“为文而造情”的比较研究

潘晓侃
温州大学
引用
《情采》篇是《文心雕龙》创作论中的核心篇章,不仅《文心雕龙》下篇称为“割情析采”,而且本篇提出的“情采”说是全书基本创作原则之一。在论述情与采关系时,刘勰提出了两种对立的文学创作理论,即“为情而造文”与“为文而造情”,并认为“情经辞纬”,充分肯定了“为情而造文”,而对“为文而造情”则予以严厉的批判。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情采》篇的主旨以及刘勰的态度鲜有歧见,因此,有关研究较其他篇章相对而言薄弱许多。而且,研究的内容主要是肯定刘勰的观点与态度,并做理论上的阐述和发挥。然而,近些年来有个别学者对“为文而造情”提出了辩解,认为其重要性与意义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因而提出要对“为文而造情”重新加以认识和评价。  其实,无论是“为情而造文”还是“为文而造情”都有着特定的内涵,对两者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后,就能发现“为情而造文”固然有着积极的意义与作用,但是它未必是一个完美的创作理念,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而“为文而造情”也不全是刘勰所批评的一无是处,而有其特殊的意义与存在的必然性。  因此,本文试图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不同思考角度,使用新的研究方法,对“为情而造文”与“为文而造情”进行深入、系统和全面的比较研究。从对这两种不同理论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刘勰对这两种文学创作理论的论述贯穿于《文心雕龙》的全书,由此亦能探得刘勰文学创作理论的复杂与矛盾之处。  本文有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绪论部分。介绍论文创新之处,梳理关于“为情而造文”与“为文而造情”研究现状,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其尚可挖掘与研究的空间,最后说明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  其次,文章主体部分,共三章。第一章,论述“为情而造文”与“为文而造情”各自不同的内涵,分别从两者的“情”以及“情”与“文”关系的内涵两个方面展开研究,然后比较两者内涵的差异之处。  第二章,阐释刘勰对“为情而造文”与“为文而造情”的态度截然不同的原因,以及两者形成原因的比较。“为情而造文”源于文质观的演变与发展,以及刘勰吸收前人成果的总结。“为文而造情”形成的原因,一是个体意识的觉醒;二是创作主体的变化;三是对为文形式美的自觉追求。刘勰对两者态度截然不同的原因,是由于深受儒家思想影响,齐梁文坛讹滥文风的现状,以及“文如其人”思想的影响。  第三章,对“为情而造文”与“为文而造情”的评价论辩。虽然“为情而造文”继承了文学真实的优良传统,引导文学关注社会,反映现实,对当时靡丽浮夸文风针砭时弊。但其不足之处,则在于夸大了儒家经书的作用,过分强调文学的政治教化作用,一味地强调文学的绝对真实。而“为文而造情”的理论,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淫靡文风的形成,但从文学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它的意义不可忽视。因为,这一理论促进了文学的真正独立,同时,它也拓宽了文学的功能,丰富了文学的题材。对于这两者不同的评价比较研究后,由此可以看出刘勰复杂矛盾的文学观。  最后,文章的结尾部分。通过对“为情而造文”与“为文而造情”的比较研究,指出它对我们当今的文学创作具有积极意义,以及我们应辩证、全面地对待传统文化。

文学创作;儒家经书;艺术特征

温州大学

硕士

中国古代文学

孙蓉蓉

2016

中文

I206.2

2019-0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