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苏慧廉对《论语》的翻译与诠释

丁小英
温州大学
引用
《论语》是中国重要的典籍之一,它包含了中国民族的最高智慧,传播和宣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众多学者对《论语》进行孜孜不倦的翻译工作,其中以英译最为突出,成就亦最大。至今有多种优秀英译译本在西方广为读者接受。通过深入研究发现,目前《论语》翻译研究仍有不足之处。问题主要有两点,第一,研究者所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著名的译本,这造成了研究对象的局限性,导致一些有价值的《论语》译本并未得到关注。第二,目前的研究者过于注重对原著的研究,或倾向于针对某翻译理论研究。英国来华传教士苏慧廉是一名在中国温州传教25年的新教传教士,他于1906年完成了对《论语》的翻译。他于1910年推出《论语》简译本。他的译文价值值得研究和关注。他以传教士和汉学家的两种身份进行翻译,推出了自己的《论语》―新译本。从译者,即苏慧廉的角度来分析,他的《论语》译本有着同其他译者不同的特色,也可从中看出他对《论语》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理解和尊重的平和态度。他始终是站在一位新教传教士的角度上看待中国文化和翻译《论语》的,但是,他的译文整体上力求客观公正,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给西方乃至全世界。本论文站在译者的角度,以译者为分析研究的中心,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观点,分析苏慧廉的《论语》译文。本文首先介绍了苏慧廉的职业生涯,他是一名传教士,同时也是一名汉学家和教育家,在这三方面,他均作出了很大的成就和贡献。本文还分析了苏慧廉翻译《论语》的原因背景,首先源于他对中国文化这个他者的态度和《论语》本身的重要性以及苏慧廉本人认为推出新译本的必要性,他重新翻译了《论语》(1906)。其次,作为一名传教士,他的传教特点也是翻译《论语》的原因之一。最后,他对中国宗教抱有的“成全”的诠释态度是最后一个原因。本文就译文的体例以及从语言方面和文化方面对苏慧廉的译文特色进行了分析。语言方面,比起其它译本,苏慧廉的译文更简洁,现代,更加客观,另外,不可避免地,他的译文也存在一些误译。文化方面,首先苏慧廉的译本加入了多种注释,其次他的译文存在很多宗教偏见导致的翻译,最后他对《论语》中的关键词也进行了专门的翻译作为译文的一部分。总的来说,从自我与他者的视角出发,通过对苏慧廉翻译《论语》的原因及特色的研究,他对《论语》的翻译和诠释得到探讨。苏慧廉对中国文化的态度是站在传教士角度上的,但他的译文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外交流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汉英翻译;《论语》;苏慧廉;传统文化;翻译技巧

温州大学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李新德

2010

中文

H315.9;I046

2019-0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