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传播学视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研究

潘莉莉
温州大学
引用
从传播学的视角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一种信息的传递过程。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寻找两者的相关性,从而发现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种种问题的方式、方法,特别是用传播学理论分析和解决严重阻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有效传播的大学生受众的逆反情绪,是很有价值的。  从传播学视角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可以定义为:统治阶级为实现有关大学生的特定政治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以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内容为核心的信息传播行为和过程中,大学生表现出来的与教育者期望相反,社会要求相悖的不合作的心理状态。  从传播学视角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形成机理主要与传播者、受传者、传播内容、环境等四个方面因素有关。大学生受众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需要属于潜在性需要,此种需要虽然对主体有益,但因为对客体缺乏认识和接触,没有直接产生这种客体不被自己所拥有的缺乏感,当这种客体出现或被自己认识时,缺乏感才会逐渐产生,所以大学生们往往很难察觉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缺失,再加上外界各种信息的干扰,大学生受众很容易对理论性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心理。  从传播学理论中的马莱茨克大众传播场模式出发,根据此传播场模式中各个因素的相互关系,并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形成机理,笔者从传播者和受传者两个大方面入手,提出消解建议。重点提到传播者的非语言传播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无声胜有声的重要作用;传播者在政治压力、经济压力以及来自受众的压力三重压力下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如何让群体中受传者更好地接受信息等。

大学生;传播学;逆反心理;思想政治教育

温州大学

硕士

思想政治教育

方益权

2010

中文

G641

2019-0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