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当代中国公民意识教育研究——以中小学为例

李春娥
温州大学
引用
现代民主社会的健康与稳定,不仅取决于其制度的正义性,更取决于其公民的素质与态度。公民教育作为提高公民素质的有效途径,不仅包括公民知识教育,更包括公民意识教育和公民行为能力培养方面。在公民知识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公民意识的缺失也日益成为制约我国民主政治和法治社会建设的深层次因素,正如李慎之在1997年《改革》座谈会所指出的:“千差距,万差距,缺乏公民意识,是中国与先进国家最大的差距。”只有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要求,才能进一步实现民主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学校教育是实施公民意识教育最主要的途径之一,而中小学教育由于其教育的基础性地位而成为学校教育最基础的阶段,因此中小学校尤其成为实施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由于受到某些传统不利因素、市场经济发展不规范和政治体制改革不完善以及现代教育误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在实施公民意识教育过程中存在一些亟需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教育方向发生偏差、教育内容片面化和教育方法与目标背离等方面。本文从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公民意识教育现实存在的问题着手,综合借鉴世界各国及我国中小学校已有公民意识教育的实践经验,并适当结合笔者已有的教学经验,从更新教育理念、调整教育内容、丰富与完善教育方式方法和完善公民意识教育保障机制四个方面着手作出一定的改进,使我国中小学公民意识教育真正得以正确科学的实施,并切实培养中小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公民行为能力,最终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和法治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公民意识教育;中小学校;能力培养

温州大学

硕士

思想政治教育

王柏民

2010

中文

G631

2019-0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