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构建高中生物课堂的研究

金晓芳
温州大学
引用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成为生物学课程的核心理念。学习共同体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应用而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它的目标整体性和系统开放性,既满足了课程改革的需要,又符合生物学科的系统观。  本研究通过在生物课堂上构建“学习共同体”——一种将学习者置于模拟真实的学习情境和社会关系结构中,使个体学习与群体学习相结合,充分利用学习共同体内的各种有利资源,使共同体内的每个成员的认知能力、交互能力和主体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  在理论方面,在简述学习共同体的起源、现状、基本理念的基础上,阐述了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基础: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理论、分布认知理论、情境认知理论、默会知识理论、群体动力学理论等,同时从理论方面系统论述了一个学习共同体的生成策略、生成原则和生成过程。在实践方面,创新性地将学习共同体引入生物课堂,并结合案例探讨了生物课堂上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流程。深入中学生物课堂,通过平行组实验,以测试卷、问卷、反思日记等方式比较传统生物课堂和学习共同体课堂在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交往能力和主体性发展等方面的差异。本研究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对学习共同体进行理论探讨和教改实践,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普通高中;生物课堂;学习共同体;生成模式

温州大学

硕士

课程与教学论

董新姣

2010

中文

G633.91

2019-0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