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中国薹草属密花薹草组(莎草科)的分类研究

耿新
杭州师范大学
引用
莎草科Cyperaceae是单子叶植物的大科,全世界有超过100属,近5600种,我国有28属,800余种。薹草属Carex是其中最大的属,全世界约2000种,中国约500种。由于薹草属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变化复杂,且模式标本分散,野外采集的地域局限,给分类鉴定带来很大难度,所以该属的系统分类历来被视为是一大难题。密花薹草组sect.Confertiflorae是薹草属中一个中等大小的组,全世界约20种,主产东亚,我国有16种,其以往的系统分类研究问题同样突出。本研究结合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查阅相关标本,结合果囊形态和微形态、小坚果形态和微形态和叶表皮结构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对中国密花薹草组开展了分类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对密花薹草组18种、2变种的果囊形态和微形态进行了系统的观测,其果囊的形状为长卵球形、卵球形、倒卵球形或卵圆球形,少数为倒卵圆球形,三棱状或鼓胀三棱形,长度大多在3-4mm之间,先端具中等长喙或长喙,稀具短喙,喙口斜截至2小齿,仅横果薹草Carextransversa具2长齿,表面大多具多条细脉,无毛或少数种类具短硬毛。密花薹草组的果囊形态和微形态在同种不同居群的材料间稳定,并呈现多样性,在近缘种之间常存在明显的区别,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此外,C.idzuroei和C.hymenodon果囊远长于密花薹草组的其他成员,不应归入密花薹草组。  (2)对密花薹草组18种、2变种的小坚果形态和微形态进行了系统的观测,其小坚果形状大多为卵球形,三棱状,少数为倒卵球形或卵圆球形,长度在2-2.5mm之间,除细喙薹草C.tenuirostrata的小坚果先端急缩成明显的喙以外,其他种或变种先端无喙,与不增粗的花柱相连;小坚果的表皮细胞为5或6边形,较规则,垂周壁直,硅质台平坦,极少(东亚薹草C.benkei和反折果薹草C.retrofracta)微凸或凸起,中心体常1个,近硬果薹草C.sclerocarpa为2或3个,大多数无卫星体。密花薹草组的小坚果形态和微形态在同种不同居群的材料间稳定,其形状、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式样等较一致,但在一些近缘种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  (3)对密花薹草组16种、2变种的叶表皮微形态进行了的观测,其叶片上表皮细胞大多为长方形,细胞排列较规则,少数种细胞形状为条形或长方形或近方形,下表皮细胞形状与上表皮细胞相似,大多也为长方形;上、下表皮细胞大小变化很大,其垂周壁为深波状,仅少数种密花薹草C.confertiflora和细喙薹草的为波状;气孔器分布于下表皮,较均匀;上表皮细胞具有硅质乳突的种仅有东亚薹草,下表皮细胞具硅质乳突的种有密花薹草和细喙薹草;疣突偶尔出现在上表皮。叶表皮的微形态特征在密花薹草组中较一致,同种的不同居群材料间稳定,在一些近缘类群存在区分,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  (4)通过宏观形态性状和微观形态性状综合分析,对中国密花薹草组作了分类修订,承认共有17种,其中包括新组合无毛条穗薹草C.subglabra,归并了4个新异名,对横果薹草C.transversa和肿胀果薹草C.subtumida进行后选模式的标定。同时认为C.idzuroei和C.hymenodon不是密花薹草组的成员。

密花薹草组;莎草科;果囊形态;小坚果形态;叶表皮结构;分类学

杭州师范大学

硕士

植物学

金孝锋

2018

中文

Q949

2019-0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