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D01595715

新生代农民工返乡择偶行为的内在逻辑——基于晋北N村的个案研究

刘蓉
山西大学
引用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已成长为农民工的主体部分,他们的婚恋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布迪厄的实践理论的指导下,本研究以新生代农民工的返乡择偶行为作为切入点,以场域、资本和惯习为研究工具,探知了其内在的行为逻辑。  首先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为何退出城市择偶场域。由于自身的资本占有量不足,位置边缘化,在与城市青年的择偶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在主流的同类匹配模式下,他们的户口、经济条件、文化水平等牵制着他们的择偶行为,与城市青年居民恋爱结婚基本无法实现;同时受到工作时间长,工作流动等客观条件的影响,他们与外地工友的恋爱难以走向婚姻。曾经向往的城市,在面对择偶的现实时却让他们陷入迷茫、纠结、挣扎。  其次着重阐述农村场域中的变与不变是如何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的返乡意愿。各项惠农政策和就业政策的落实,为返乡就业、创业提供了新契机,村庄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农村的生产生活水平提高。而“半熟人”特质的乡村社会不仅可以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藉,个人的社会资本的维持和扩展也更有现实基础。以“家本位”为策略导向的择偶惯习——本地择偶,为返乡择偶提供了方便代际照看,维护婚姻稳定和长久的实践意义。乡村社会的变与不变,为实现相对美好生活的预期提供了可能,支撑了他们返乡的信念。  最后考察返回农村择偶场域后,他们如何进行自己的择偶实践。看似经由他人介绍的传统择偶方式,实质上有着自由恋爱的内核。在传统择偶观念和现代择偶观念的碰撞中,家庭资本和个人资本都是重要的择偶标准,而在当下时代的语境中,个人资本的地位开始凸显。择偶的顺利结束以婚姻支付的完成为标志,而婚姻支付完成的过程其实是双方资本进行博弈的过程。  本研究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择偶行为的内在逻辑的分析,核心是在场域静态和动态过程中对行动者的资本占有和惯习的考察,分析发现,其返乡择偶行为是在多种因素交叉互动中生成,既受到客观结构的制约,也有行动者的主观参与和策略取向。

新生代农民工;返乡择偶;择偶观

山西大学

硕士

社会学

郭新平

2018

中文

C913.13

2019-0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