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D01592608

论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空间视域——以《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为蓝本

刘俊德
吉首大学
引用
阅读马克思的文本我们看到,其中很多文本的标题上都冠以“批判”的字样。从早期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神圣家族——对“批判的批判”所作的批判》,到后来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直到《资本论》(它的副标题是“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甚至到晚年的人类学笔记(笔记实质上是对欧洲“中心主义”的批判),皆是如此。当然,这不只是一个形式的问题,就其实质内容看,马克思的那些著作也都是批判的。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自己所说的,他们是要“在批判一个旧世界中发现一个新世界”。因此,可以断言,马克思哲学就是一种批判哲学,它是批判地审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社会批判理论。  然而,长期以来,一方面由于传统的解读模式的局限性(缺失“地理-空间”维度的关照),一方面也由于马克思文本中“地理-空间”维度审视的存在的隐含性(没有对空间的专门讨论),我们认为在马克思的批判理论中只有“时间-历史”维度的审视。这一情形,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后,在列斐伏尔、福柯、大卫·哈维等人的空间理论启示下,才唤起我们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中的空间维度的关注。  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中贯穿着空间视域,与马克思早期空间意识的成长和发展密不可分。从马克思的经典文本看,《博士论文》中的空间观念可以被看作是马克思空间意识的最初形态,而《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可以被看作马克思空间思想的奠基之作。其中,特别是关于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区分;关于现实的自然空间就是社会历史空间的论述;以及对社会经济空间的批判;等等,都为后来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始终贯穿着空间视域的审视提供了前提性的意识和认识的准备。  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中始终贯穿着一个空间视域的审视,我们只需要列举《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中的情况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个人”的概念的空间规定、关于劳动“分工”与资本主义空间征服的历史发展的讨论、关于自然、社会和意识空间的形态学的划分;《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关于阶级的简化和空间的重组、阶级剥削即空间的压迫、共产主义就是人和社会的空间解放的讨论,所以这些,无不凸显着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中有一个空间视域的审视。  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空间视域,在当代西方学界得到了最早关注和阐释。西方学者结合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各种空间问题,通过发掘并发挥马克思哲学中的空间意识和空间批判思想,力图作出理论上的解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空间视域,不仅对于开启马克思哲学解读的新领域、形成马克思哲学解读的新境界,有理论学术的价值和意义,而且对于处理当代中国现代化实践中碰到的空间问题和难题,亦具有重大思想借鉴作用。

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空间视域;《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

吉首大学

硕士

哲学

刘兴章

2018

中文

B03

2019-0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