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给”字双宾结构生命度的定位与摆度

黄蕊
暨南大学
引用
“生命度”这一概念由Bernard Comrie从生物学范畴引入到语言学中(1981);随后,由沈家煊介绍到中国(1989)从此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当前,生命度理论已成为语言学研究的重要理论之一,并渗透到汉语语义、语法、语用、认知等多方面。本文从生命度理论的视角下讨论“给”字双宾结构。  首先,确立本文研究的范围。本文探讨“给”字双宾结构是“给予类”双宾结构的小类,由于“给予类”动词较多,如“给、送、寄、卖、递”等,本文只论述由动词“给”表示“给予义”时所构成的双宾结构,即“NP1+给+NP2+NP3”框架;而“给”作为介词或助词的情况,或“其他动词+给”构成的情况,不在我们研究范围内。  其次,本文讨论生命度等级序列,并依此建立“NP1+给+NP2+NP3”框架的基准定位,即“给”字双宾结构的典型语义、典型NP组合及其生命度的情况。  再次,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从真实语料着手,分析“给”字双宾结构的动名组合情况与NP生命度摆度情况,同时归纳生命度对该构式义产生的影响,即不同的生命度组合,如何导致该构式义的变化。  最后,揭示“给”字双宾结构的定位与摆度的认知动因与机制。

现代汉语;双宾结构;生命度理论;认知动因

暨南大学

硕士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杨海明

2017

中文

H136

63

2018-12-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