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晚清以来上海话能性结构研究

臧丽
暨南大学
引用
本文以晚清以来的上海方言作品和实地方言调查为语料来源,对上海话能性结构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分析和描写,以期总结上海话能性结构的相关特点。  研究发现,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语言接触的频繁,上海话能性结构呈现出与普通话相同的演变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能性助动词在词汇选择、句法形式上基本稳定,在语义上各司其职,并且在语用上分工明确;(2)带宾语的能性述补结构在语序上向普通话靠拢,基本上使用“V得CO”和“V勿CO”这一动补宾结构。  但上海话又不断加强着自身的方言语法特点,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与普通话相区别的“会得”和“好”是具有上海方言特色的能性助动词,而与普通话相同的“能”“能够”“可以”多偏向于书面语体,用在口语中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2)较早的底层结构“V得”和“V勿得”逐渐被其他强势表达代替,现今已不再使用;(3)能性述补结构“V得/勿C”带宾语时,在一定条件下宾语“O”可以前移,形成“VO得C”和“V勿OC”结构;(4)受上海话自身“话题优先”的影响,能性结构中的受事话题常常可以提前;(5)上海话的能性结构在选择疑问句形式时,以使用本土的“VP(口伐)”结构(“(口伐)”相当于普通话的“吗”)为主。

上海话;能性助动词;能性述补结构;语法分析

暨南大学

硕士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王衍军

2017

中文

H173

70

2018-12-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