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身份认同问题研究——基于河北省刘村的实地调查

邵丹
河北大学
引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失地农民的数量也在不断地攀升。他们从农村搬入城市,从传统的村落变为楼房社区,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人际交往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但是这些改变对于失地农民而言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他们对于这些改变的适应性和接受程度上是缓慢的。因此,失地农民是在尚未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被动的从农民转为市民身份,并接受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转变,再加上在转变过程中政府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缺失,市民对他们的刻板性印象,导致失地农民对新环境的排斥和自我身份的不认同,而这种不认同和排斥可能会引发新的城乡矛盾并导致社会问题的出现。因此,在城镇化的发展中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问题。  本文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视角下,运用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对刘村的失地农民群体的身份认同状况进行了调查,主要从制度认同、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同时,本研究从三个方面分析影响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的因素,一是从社会角色视角分析影响因素。一直以来,我国实行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这种体制将农村和城市割裂开来,加剧了失地农民与市民的距离感,导致自己出现角色失调的现象;第二是从社会支持网络的视角来分析,包括正式的社会支持、社会交往的支持以及大众媒体的支持;最后从失地农民的主观视角进行分析。所以解决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的困境,关键在于他们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完成身份认同,获得城市人的身份归属感,还能够帮助他们积极地融入城市。此外,失地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政府政策的支持也是完成身份认同不可缺少的条件。

城镇化进程;失地农民;身份认同

河北大学

硕士

社会学

李建立

2018

中文

C912.82

53

2018-12-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