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陕西省低碳发展评价研究

雷筱
西安理工大学
引用
人类生产生活不断加剧温京效应,气候变暖危机全球,国际社会通过探索"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等以促过可峙续发展。我国低碳建设已全面铺开,其中陕两省、延安市、安康市白2010年起被分批次确定为国家低碳试点。而对"十三五"期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8%的紧迫要求,作为承担西部重工业低碳转型的重要试点省份,陕西省如何把握区域低碳发展状态,探寻区域减排增汇以推进低碳发展的途径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综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碳平衡理论以及宏观碳会计理论,在梳理国内外关于"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及区域低碳发展水平测应研究的基础上,构建研究思路和框架;从陕西省低碳发展现状及布在问题切入,利用排放系数法及碳汇系数法分类估算2010-2016年陕西省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居民生活三方面的碳排放量及森林、农田、单地的碳吸收量,以碳平衡模型评价区域低碳发展状态;最后提出从能源消费、产业结构、交通运输、居民生活四方面降低碳排放,以及保护生态环境以增加碳扎的对策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以高碳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给构放出地区经济产值较高比重的高能耗工业生产决定了陕西省较高的碳源量:40%左右的森林覆盖率是区域高碳汇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从不同能源消费主体来看,工业是班主要的碳源,居民生活是第二大碳源,交通运输是第三大碳源.从碳汇的区域分布来看,陕北黄土高原相对丰富的草地资源发挥了碳汇作用;关中平原各类农作物发挥了重要的碳汇作用;陕南秦巴山地丰富的森林资源承担了全省半数以上的碳汇.但受到碳排放市持续增长的影响.2012年陕两省的碳均衡被打破,随后全省一直处于年碳排放量大于当年碳汇量的状态,碳均衡赤字不断加大的趋势明显,低碳发展成敛并不显著.因而为达到碳中和状态,峡西省低碳建设应该从源头控制碳排放,从终端实现碳吸收,进而促进区域实现碳平衡。

低碳发展评价;宏观碳会计;碳平衡模型

西安理工大学

硕士

会计

薛伟贤;陈生卿

2018

中文

F124.5

73

2018-12-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