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D01449275

精准扶贫过程中的社会动员:组织形式、制度基础和内在逻辑

邱小农
兰州大学
引用
今天,中国正走在一条试图全面消除贫困的道路上。它所希望达到的目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采取的手段是,精准扶贫。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后,精准扶贫就以顶层设计的方式贯穿于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并且上升到了政治的高度。这是一场以扶贫的方式展开的一场全面的动员社会并改造社会的运动。本文从社会动员的角度来理解精准扶贫,分为以下三个部分进行探讨。  社会动员的组织形式。在社会动员的过程中,组织形式和关系网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精准扶贫社会动员中承担组织方面作用的是驻村工作队。在这一部分,我们分析了驻村工作队的组成部分,以及它所履行的具体职责。不仅如此,由于驻村工作队是从政府的不同部门抽调出工作人员,为了完成上面规定的任务,而形成一个临时性的组织。像这样一种组织形式在中国的实际应用中非常普遍,并且围绕着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动员式治理形式。所以,我们着重探讨了这一组织形式的起源,并且尝试着在将这一组织形式与早期中国共产党的特派员建立联系。通过结合历史资料分析,我们得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改革运动中首次从政府的各个部门抽调工作人员组成委员会或者工作组的形式去完成动员任务所进行的尝试就是在将原先由特派员在社会动员过程中所承担的职责以制度化形式呈现出来。  社会动员的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在治理社会的过程中,不但有制度方面的常规化建设,还有非常规化的社会动员,而且这两者之间常常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和成就对方。中国共产党在动员式治理形式中正是通过建立委员会或者工作组的形式创造性的将这两种看似对立的成分结合在一起。从政府的不同部门抽调出工作人员组成工作组在处理自己相应的行政事务时有着独立于原有的政府体系的性质,不再受制于科层制本身所固有存在的僵化性,呈现出一种“制度化外的制度形式”,所以在社会动员方面表现出了强大的效率特性。不仅如此,通过一种政治性的影响,直接将整个行政体系转化为了自己进行社会动员所需的体制基础。在精准扶贫中,我们不仅会发现驻村工作队在负责处理一切有关扶贫的日常事务的同时,通过干部帮扶责任制的方式将贫困户与政府部门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为扶贫攻坚提供了强大的政府制度性的体制作为基础。  社会动员的内在逻辑。我们借助于“贫穷”这一概念建立起来动员的分析框架来具体呈现精准扶贫社会动员的内在逻辑。首先,对“贫穷”的含义进行概念解析。本文分别从贫穷的个人属性;贫穷的结构属性;贫穷的权力属性这三个维度对贫穷的含义进行了深入探讨。然后,对于精准扶贫社会动员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一步,动员目标的设定;第二步,动员任务的下达;第三步,动员合法性的建立;第四步,动员政策的实施;第五步,动员目标的达成。最后,再从理论的角度阐述了“贫穷”这一概念在社会动员中的意义和作用。

精准扶贫;社会动员;组织形式

兰州大学

硕士

社会学

李勇进

2018

中文

C912.82

53

2018-12-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