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西安钟楼营造做法研究

黄思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引用
西安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坐落于西安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点,早已成为西安市的地标建筑,是国内保存至今的古代城市钟楼中体量最大、始建年代最早、结构最完整的一座。在陕西关中地区保留有从明初到清末的诸多木构官式建筑,西安钟楼亦是其中始建年代最早的一座。  城市钟楼在中国古代属于敲击报时、控制全城作息时间的公共建筑,通常为楼阁式建筑。与一般的楼阁建筑相比,城市钟楼在屋架结构上具有特殊性,即需架设一根大梁用以悬挂铜钟,因此结构的稳定性是设计建造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本论文对西安钟楼的营造做法进行了系统、深入地研究。根据历史文献和图像祥考了西安钟楼的营建史,包括其创建、迁移、功能变更的详细状况。从楼体结构来看,西安钟楼是典型的明、清通柱式木楼阁实例,其构造节点以及构件样式均复杂多样,有些做法在全国其他同时期的案例中为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有些是继承下来的宋元时期的一贯做法、有些是将陕西本地与其他地域营建技艺交流融合的结果。在总体上西安钟楼还是保持了明代官式大木作的普遍特征。从用材来看,西安钟楼的用材等级明显大于其他明代木构的平均值,其构件实体和楼体空间的尺寸构成多与整营造尺数或《法式》规定的用材模数单位吻合,多处沿用了宋元时期大木构架灵活的模数调控手法。极为重要的是,西安钟楼已经开始尝试把斗口作为与构件取值相关的模数单位,这是清代以后斗口模数制完善并成为定制的开端。另外西安钟楼的朵档与开间尺寸之间已开始建立相互制约的关系。可见西安钟楼对于探讨中国古代木构架从宋元向明清演变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特征的做法、关中地区明代官式大木作的地域特征、明清通柱式木楼阁的起源、古代大型攒尖顶结构等诸多问题是一个十分珍贵且有极高学术价值的案例。

古钟楼建筑;关中地区;营造做法;通柱式木楼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硕士

建筑历史与理论

林源

2016

中文

TU-80

221

2018-08-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