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第一肝门阻断法与选择性半肝阻断法在肝癌切除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李彬
广西中医药大学
引用
目的:肝癌是现阶段危险人类身体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切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肝癌的手段,但肝切除手术中出血量大是制约肝切除手术的重要因素,因此,阻断入肝血流成为了肝切除术必要的环节,现阶段临床应用的主要阻断方式为第一肝门阻断与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通过比较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分别使用第一肝门阻断法和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法进行肝癌切除术的肝癌患者术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变化等方面的差异,以了解两组阻断方法的优缺点,从而为肝血流阻断的临床应用给予更好的选择方式。  方法:回顾性统计2014年6月-2016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肝切除术并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3例,根据患者手术阻断方式分为两组,第一肝门阻断组(n=32),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组(n=31)。第一肝门阻断组使用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组使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法。手术前两组病人均根据影像学资料中肿物位置及肝脏解剖结构明确手术切除范围与界限,术中均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方式,经右上腹或右肋缘下切口进入腹腔,探查腹腔及肝脏,游离肝周韧带,明确肿块大小、位置、数量以及与门静脉等血管毗邻关系。术中均采用止血钳逐步将肝实质连同肝内血管及胆管钳夹、切断、缝扎,直至切除肿瘤(切缘>1cm)及周边卫星灶,明确有无脉管侵犯。术后予以腹壁硅胶管行腹腔引流。术后予以常规抗感染、补液、抗病毒等对症支持治疗。术前比较两组患者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总胆红素、血小板、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肿瘤大小、肿瘤数量情况;术中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比较两组第3、7天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术后第五天INR。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结果:(1)术前,两组在性别、年龄、术前白蛋白、术前PT、术前总胆红素、术前Ptl、肿瘤数量、主瘤大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术中,两组在阻断时间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一肝门阻断组优于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组;两组在出血量、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术后,比较两组第三天、第七天白蛋白、低蛋白血症、PT、TB,术后第五天INR方面,P值均大于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24小时内ALT、AST比较方面,P值均大于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七天ALT比较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P>0.05);两组术后第七天AST比较方面,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第七天AST比较方面,第一肝门阻断组优于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组。  结论:(1)第一肝门阻断组相对于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白蛋白恢复,术后PT,术后TB,术后INR方面没有明显优势;  (2)在手术中的阻断时间第一肝门阻断组要少于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组,术后肝脏细胞损伤情况上,第一肝门阻断组要轻于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组。  (3)复核两组临床资料与手术方式发现,第一肝门阻断组中肿瘤多位于左半肝,选择性半肝血流组中肿瘤多位于右半肝,同时阻断时间也有差距,这是术后第七天AST出现统计学差异的原因。

肝癌;第一肝门阻断法;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法;肝切除手术;临床疗效

广西中医药大学

硕士

外科学

赫军

2017

中文

R735.7;R730.56

54

2019-03-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