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体位和椎间隙对椎间孔高度影响及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回顾性研究

万健
广西中医药大学
引用
目的:  ①探讨体位变化及椎间隙高度对椎间孔高度的影响,为临床椎间孔镜开展提供数据理论支持;  ②回顾性分析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即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相应应对策略,提高孔镜疗效。  方法:  ①选取我院脊柱微创中心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中行腰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位者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1-57岁,平均38.5±7.62岁。测量L4/5节段椎间隙后缘高度及L4/5节段L5上关节突至L4椎弓根下缘在侧位、过伸位、过屈位距离,统计分析L5上关节突至L4椎弓根下缘距离在3个不同体位的变化,以及椎间隙后缘高度与上关节突至椎弓根下缘距离是否存在相关性。  ②回顾性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5月于我院脊柱微创中心行腰椎间孔镜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获得完全随访的患者178例。比较术前及随访时VAS及JOA评分,用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价,观察孔镜疗效并对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年龄、病程、同节段手术史、术前JOA评分、术前VAS评分、临床症状、手术节段、后纵韧带破裂、突出物钙化、术式、并发症等11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P<0.05有统计意义,筛选出有统计意义的影响因素后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其独立危险因素,并结合我们临床经验探讨相应应对策略。  结果:  ①L5上关节突至L4椎弓根下缘在侧位、过伸位、过屈位距离分别为8.58±0.92mm、7.20±0.88mm、10.75±1.14mm,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4/5节段椎间隙后缘高度为6.39±0.81mm,与侧位片上L5上关节突至L4椎弓根下缘距离两者存在显著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r=0.918。  ②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腰椎功能JOA评分3个指标术前与随访时比较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57例、良85例、可20例、差16例,优良率79.8%,有效率91%。  ③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JOA评分、术前VAS评分、手术节段、后纵韧带破裂、术式、并发症共6项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病程、同节段手术史、症状、突出物钙化共5项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疗效存在相关性。  ④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同节段手术史、症状等3项影响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5岁、有同节段手术史、麻木症状是影响椎间孔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039、3.034、5.553)。  结论:  ①体位变化会对椎间孔高度产生影响且过屈位可显著增大椎间孔的高度,同时椎间盘退变、椎间隙后缘高度降低亦会造成椎间孔高度降低。  ②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  ③年龄、病程、同节段手术史、症状、突出物钙化等因素可影响患者术后疗效并且年龄≥45岁、有同节段手术史、麻木症状为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师需高度重视,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提高手术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椎间孔高度;体位变化;临床疗效

广西中医药大学

硕士

外科学

陈远明

2017

中文

R687.3

73

2019-03-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