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环江油田H区延长组长6沉积特征与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于涛
山东科技大学
引用
环江油田 H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油藏地质条件复杂,小层划分尚未统一标准;沉积相认识尚未统一;储层非均质性未做系统评价。为了指导后期油藏开发,亟需进行基础地质研究,为开发政策的制定夯实基础,包括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沉积特征、储层非均质性评价及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等,综合前期研究建立三维地质模型。  依据岩心特征和测井资料识别出标志层,结合基准面旋回识别,将长6地层分为3个砂组,又将主力层长63进一步细分为3个小层,建立了小层划分方案。  通过对泥岩颜色、结构成熟度平面分布等要素进行分析,确认环江地区长6沉积时期物源方向来自东北方向,进而确认该地区发育前期三角洲被波浪和沿岸流改造后的滨外坝席沉积。以岩心观察为基础,分析单井相序列及微相类型,将研究区滨外沙坝划分为滨外沙坝、滨外沙席、坝间湾三个微相,结合测井曲线特征,将微相识别扩展至全区,详细刻画了研究区砂体和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和连井剖面;进而综合地质相、测井相研究,建立该区沉积演化模式。  对研究区进行储层层内、层间、平面非均质性评价,各小层非均质性和沉积相分布对应性强,滨外沙坝沉积微相显示非均质性弱;滨外沙席沉积微相显示出较强的非均质性;坝间湾区域非均质性最强。  沉积特征及储层物性与剩余油分布关系密切,在滨外沙坝主体部位砂体渗透率高、原始储量丰富,但是采出程度高,所以剩余油与原始储量比值较低;在滨外沙席、坝间湾等薄层砂中特征相反。该油藏的含油砂体主要是由滨外沙坝积形成的砂体。  本文以岩心、测井、录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为基础,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储层沉积相、石油地质学理论,对该区地层进行精细划分和对比,建立典型沉积演化模式,进行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并探讨沉积微相及储层物性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本次研究可为后续三维地质建模和油藏开发政策的制定提供地质基础。

层序地层;沉积相;储层非均质性;剩余油分布;三维地质建模;油藏开发

山东科技大学

硕士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张金亮

2016

中文

P618.130.21

87

2019-03-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