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大连作家邓刚“海味”小说的语言学分析

汤鹤
辽宁师范大学
引用
邓刚是大连文学的领军人物。他的“海味”小说代表我国海洋小说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三面环海的生活环境和多年的碰海经历使其小说创作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浓郁的“海味”文风彰显了邓刚作为一个大连作家的独特之处,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以及学术界的日益关注。文艺理论界对其创作主题、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了诸多研究。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以邓刚的《迷人的海》《龙兵过》《白海参》和《山狼海贼》四部具有代表性的“海味”小说作为研究对象,从语言学角度,运用语言学、词汇学以及修辞学等理论,采用文献分析、描写与归纳、计量统计等方法对邓刚“海味”小说的语言进行整体观照和系统研究。  全文共分为六部分。  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的缘由和研究的意义,同时梳理了学术界对邓刚小说的相关研究现状,说明了语料来源及选取过程,并阐明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等。  第一章主要介绍邓刚的生活经历和文学创作情况。由于父亲的“成分”问题,邓刚面临着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压力,被迫选择碰海。“海碰子”的职业生涯使邓刚积累了大量丰富而独特的文学素材,创作了具有浓郁“海味”的作品。  第二章从整体上叙述邓刚四部“海味”小说中关于“海”的描写基本状况。包括作品中关于“海”的描写分类和作品中关于“海”的描写分布情况。其中按照不同的角度对关于“海”的描写进行分类,并用数据来显示其描写的分布情况。  第三章从词汇、辞格方面对邓刚“海味”小说的语言特色进行研究。对与“海”相关的词汇进行语义类别、结构和词性方面的分析,对作品中的比喻、比拟、排比、夸张等辞格的使用进行阐释。  第四章从“海洋文化”和“地域特色”两大方面对邓刚“海味”小说语言特征进行总结。大量与海相关的词汇使用、多种辞格的连用以及对“海碰子”的硬汉形象塑造都凸显了海洋文化。东北方言词的运用显示出了东北作家的地域特性;“蛇不过海”“海夜叉”等传说彰显了大连的本土特色;还有作品中人物的粗俗詈语使用也凸显了人物的“硬汉”形象,彰显了碰海人的海边地域文化。其语言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空间因素:环境的影响与生活积淀;二是时间因素:历史的演变与政治的动荡。  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梳理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指出本文的创新之处,即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大连作家邓刚的“海味”小说进行分析,以及本文采用了封闭的语料并进行数据统计。另外,也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之处。

邓刚;小说作品;文学语言;地域文化;创作风格

辽宁师范大学

硕士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原新梅

2017

中文

I207.4;I045

69

2019-03-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