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北京天桥摔跤的传承与保护

杨红梅
新疆师范大学
引用
中国式摔跤历史悠久,格斗技术成熟,有多个形式,各具特色,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中国式摔跤在不同地区种类不同,其中北京天桥摔跤尤为著名,被认定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就以中国式摔跤的典型代表老北京天桥跤为题,选择天桥摔跤文化为研究范畴,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采用多方位、多层次的研究视角,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对天桥摔跤的文化溯源及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归因分析,寻找其历史渊源,探寻天桥跤的兴起,发展到顶峰然后衰退的历史进程,发掘其文化风采及传承机制,为当今新时代天桥跤的传承与保护谋求新的发展道路,另外,对天桥跤的研究也是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需要,天桥跤将我国的众多传统元素如古代军事训练、娱乐融为一体,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研究意义。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老北京天桥跤是中国式摔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中国的旗舰跤种。它发端于清朝末年军队中的“善扑营”。  (2)天桥跤具比赛对抗和表演两种形式,是目前最容易吸引百姓,最容易推广,并且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产生重大影响的跤种。  (3)民国时期天桥跤达到顶峰,代表人物有沈三、宝三、张狗子等,他们身怀绝技,但都是为生活所迫的底层百姓。  (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爆发,及国民政府南迁,北京由首都沦为普通城市北平,导致天桥跤几近消失。  (5)解放后,国家重视天桥摔跤艺人,为他们专门成立摔跤队,并聘请他们为第一代教练。2008年,我国国务院将天桥跤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付文刚。  (6)天桥跤被列入“非遗”后,它和其他中国跤一起,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走上了中华民族体育的伟大复兴之路。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  (1)提高大众对天桥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  (2)重视对天桥跤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历史和文化的研究。设立和完善天桥跤文化的博物馆。要想将古老的天桥跤文化中蕴含的传统哲学文化理念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表述就需要促进天桥跤技术的相关理论研究。  (3)创造天桥跤保护、传承和普及的良好氛围。  (4)政府应充分关注,增加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  (5)天桥跤的传承和保护急需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北京市政府需要根据各自民间传统文化项目的实际情况,尽快出台保护优秀民族和民间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专项法规制度。  (6)促进天桥跤比赛的专业化。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建立天桥跤运动职业运动员制度;设立优秀的裁判员队伍,提高教练员专业素质;举办多种摔跤表演和专业对抗比赛。可以考虑编制标准的天桥跤训练教材,面向社会发行。  (7)促进天桥跤在群众运动中的普及;利用电视和互联网建立全国各地的宣传网络,吸引青少年下一代学习天桥跤;体教结合。  (8)通过建立天桥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档案,让天桥跤文化有根源有历史,持续传承下去。  (9)推动天桥跤走出国门,在其他国家展示。增加对外交流活动,促进天桥跤同国内其他地方摔跤的交流和相互借鉴。  (10)在经济新常态的发展环境下,探究市场化运作方式,整合体育营销理念和天桥跤文化的发展,从而建立完备的天桥跤文化市场运营体系和发展链条。

天桥摔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新疆师范大学

硕士

体育学

古丽帕丽·阿不都拉

2017

中文

G886.2

51

2019-03-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