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对预防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渗漏的两种方法的比较分析

李铠湘
广东医科大学
引用
【目的】  主要对比分次注射法与明胶海绵预填塞法对预防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渗漏的疗效差异。  【方法】  本实验采用随机对照设计,采用9具黄牛的脊柱解剖成三联椎体(三个相邻的椎体一起:T8-T10、T11-T13、L1-L3、L4-L6),按中间椎体的高度将相同节段的椎体随机分入 A、B、C三组,每组共12个,每个模型的中间椎体行椎弓根穿刺后,予 EDTA-Na2液注入、浸泡4周行脱钙处理,将其制成骨质疏松椎体。通过压力试验机加载下制作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模型(中间椎体骨折)。A组采用分次注射法,B组行明胶海绵预填塞法,C组予常规 PVP手术,术后复查CT明确骨水泥的渗漏情况。同组组内脱钙前后的BMD值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同时期组间 BMD采用方差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B、C三组渗漏情况做两两的 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 P<0.017(0.0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采用x±s表示,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A、B、C三组中间椎体经脱钙后均制成骨质疏松模型(同一组在脱钙前与脱钙后的 BM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在相同时期组间的 BMD(如同在脱钙前或同在脱钙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压力试验机下均制成中间椎体压缩性骨折模型,试验力-位移曲线大致呈线性上升,骨折时曲线出现拐点或下降,后逐渐上升。CT未发现椎体后壁严重缺损或爆裂性骨折椎体,且上下椎体无骨折,遂均纳入试验。经不同方法注射骨水泥,注射量为13-17ml,术后A、B两组均无发生骨水泥渗漏,C组有6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总发生率为50%(6/12),其中椎间盘渗漏1例(8.33%),椎管内渗漏2例(16.7%),椎旁渗漏3例(25%)。在总渗漏率对比上,A与 C组、B与 C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7),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17)。  【结论】  1、采用 EDTA-Na2注射、浸泡脱钙法能有效的制作骨质疏松体外模型,三联椎体在压力试验机联合楔形夹块处理下可模拟体内OVCF的发生过程(中间椎体前柱压缩骨折)。  2、分次注射法、明胶海绵预填塞法与常规手术方法对比能有效的预防 PVP术中骨水泥渗漏,且分次注射法、明胶海绵预填塞法在预防渗漏的作用上无明显的差异。但由于本实验样本量少,还需进一步增加样本加以验证。

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分次注射法;明胶海绵预填塞法;预防方法;疗效分析

广东医科大学

硕士

外科学(骨外科学)

李文锐

2017

中文

R687.3

42

2018-11-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